最近跟几个老同学喝酒,个个都在吐槽钱难赚。
开滴滴的老王说现在平台抽成越来越高,跑一天车腰都直不起来;在电子厂上班的小李抱怨加班费砍了一半,流水线上的零件都快认不清了;就连做微商的小美都说朋友圈卖货没人看了,大家现在都捂紧钱包过日子。
这话匣子一打开,我突然想起上个月回老家看到的场景——村口老张家那栋三层小楼盖起来了,打听才知道人家这两年专门收废旧农膜,闷声发了财。
这世道还真是应了那句老话:遍地是黄金,就看你弯不弯得下腰。
分享四个回收生意,不需要你985毕业,不用你掏几十万本钱,关键是把"收破烂"这三个字玩出花样来。
不想一直打工,狠下心来干这4个回收生意,只要勤快点年入18-30万。
一、农膜回收。
现在去农村转转,田埂上总能看到白花花的废弃农膜。
这些塑料薄膜种地时是宝,用完了就成了头疼的垃圾。
可别小看这些沾满泥土的塑料布,国家现在推"地膜回收行动",每吨补贴能到2000块。
老张就是开着三轮车走村串户收这个,转手卖给加工厂打成塑料颗粒,去年净赚25万。
这生意门槛低到不可思议:有辆二手三轮就能开工,收购价每斤两三毛,加工厂收颗粒每吨能卖到5000-7000。
关键是要吃得了苦,得跟农户混熟了定期去收。
河北有个大姐更精明,她专门收完好的二手农膜,翻新消毒再低价卖给种植户,把"回收"玩出了新花样。
二、易拉罐破碎加工。
夜市烧烤摊每天扔掉的易拉罐,在行家眼里可是会发光的金疙瘩。
收来的易拉罐用破碎机"咔嚓咔嚓"一压,铝铁自动分离开来。
现在铝价每吨小两万,铁价虽然便宜但量大管饱。
浙江台州的老李就靠这个,三年买了套房。
这门生意最妙的是能"吃差价"。
收废品站分好类的易拉罐每吨6000,破碎分选后转手就是上万。
设备投入5万左右就能起步,关键要搞定稳定的供货渠道。
现在有年轻人更会玩,专收演唱会、音乐节现场的易拉罐,一场活动能收两三吨,这效率可比走街串巷高多了。
三、工厂铁屑回收。
走进任何一家机械加工厂,都能看到堆积如山的铁屑钢渣。
这些看似废物的金属屑,含铁量高达90%以上。
做这行要的就是胆大心细,得跟工厂采购打好交道。
老周专门给汽车配件厂"清库存",一年经手上千吨铁屑,差价能吃到15%-20%。
现在更聪明的玩法是搞"闭环回收"。
比如跟模具厂签长期协议,不仅收废铁屑,还提供切削液回收服务。
这样既解决了工厂的环保压力,自己又能多挣一道钱。
有家佛山的企业靠这招,年利润直接翻了倍。
四、旧衣回收。
你绝对想不到,中国人每年扔掉2600万吨旧衣服,能铺满10个西湖。
这些衣服不是论斤卖,而是论件挑。
品相好的夏装出口非洲,每吨能卖到6000;破棉袄拆了当保温棉,利润也有30%。
更绝的是有人专收奢侈品旧衣,一件巴宝莉风衣转手就赚上千。
这门生意最考验眼力见。
得学会分十三大类、128个小类的衣服标准,知道雪纺和纯棉的差价在哪。
现在有90后开发出"互联网+回收"模式,手机一点上门收衣,靠直播教人分拣技巧,硬是把收破烂做成了网红生意。
站在废品堆前,有人看见的是垃圾,有人看见的是金山。
这四个生意说到底就三句诀窍:找准政策风向标,吃透产业链差价,肯下笨功夫做精细。
那些整天抱怨钱难赚的,真该去废品站转转——这里没有躺赚的神话,但确实藏着最踏实的致富经。
哪天您要是路过废品回收站,看见个浑身脏兮兮却笑得见牙不见眼的人,别急着捂鼻子,说不定人家卡里正躺着六位数的存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