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传闻,一名女子在地铁车厢内掌掴一名男子,男子随即反击,二人均遭惩处,网友热议:又现地铁斗殴事件?
北京地铁昌平线上,两乘客因座位问题起争执。女乘客先发制人,男乘客未克制情绪,直接回击,最终演变为肢体冲突,双方均被依法追责,引发网友热烈讨论。
近日,当地政府发布通报:数日前,41岁的张某乘坐昌平线地铁时,因李某将背包放至邻座空位,双方发生口角。争执中,张某扇了李某一耳光,随后二人扭打在一起。
在北京公交警方的调查处理下,根据双方责任、过错及情节轻重,张某被处以5日行政拘留,并罚款300元;李某则被处以5日行政拘留,罚款200元。
评论区中,网友纷纷留言,指出挑事者未受重罚,事件却演变成典型斗殴。当前情况明了,无需辨别是非,也不论谁先动手。若都诉诸暴力,岂不成了省时之举?
有网友质疑:用包占座本就不对,还动手打人,这女子太霸道!看照片,空位那么大,她无理取闹,岂非寻衅滋事?为何只处理男子?
众多网民表示:女子先动手,男子忍耐数次后才反击,这不公平!为何总在占座问题上提前动手!该男子有见义勇为、正当防卫之嫌!
那么,此事该如何看待?
首先,遭攻击后迅速反击,何时算正当防卫,何时又算互殴?
根据我国刑法,正当防卫需满足:对方正在非法侵犯,防卫行为必要且不过度。
同时,《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依法妥善办理轻伤害案件的指导意见》规定,因琐事争执,双方均不克制致斗殴,过错方先动手且手段过激,或一方先动手,对方避让后仍继续侵权,还击方造成伤害,通常视为正当防卫。
司法实践中,正当防卫与互殴的关键在于是否主动升级冲突。若双方均不克制,致冲突升级,特别是还击方在对方停止攻击或有机会避免冲突时仍继续攻击,则可能被认定为互殴。
其次,为何此事被视为互殴?
正当防卫需满足:对方正在侵权、防卫针对侵害者、防卫适度。
此案中,若张某先动手,李某仅阻止或避开(如抓住手腕或退至安全距离),或可视为正当防卫。但若直接反击,则双方均为攻击。
法律中,“互殴”的定义为:双方均展现攻击意图和行动,即使被攻击后反击,若仍具“打架”性质,则可能被视为互殴。即一方先动手,另一方未控制反击,双方均可能担责。
此案中,若李某遭攻击后未逃避或求助,而是直接反击,则可能被视为双方互殴,加剧事态。
需知,面对此况,最明智之举是保持冷静,立即报警并保留证据。法律上,双方是否升级为冲突,关键在于双方是否均主动参与,非先行动者必占优势。
此案中,据警方信息,李某的还手行为或被视为互殴,非正当防卫。
网友疑惑,为何先动手者未受重罚?
依据行政处罚,张某、李某均被拘留,张某罚款300元,李某罚款200元。或因张某先动手较重,但李某也参与斗殴,故双方均受罚。行政处罚依过错程度决定,此案中双方均有过错,或需共同担责。
第三,面对类似情况应如何应对:如教科书般合理自保!
第一步:确保自身安全,避免反击。
遇袭时,应后退或遮挡要害,同时高声警告:“攻击他人违法,我已报警。”
若周边有监控或乘客,可请求:“请为我录像留证。”
第二步:固定证据。
立即报警,勿离场后再报。
用手机记录对方施暴全程、受伤情况及现场环境。
记录目击乘客联系方式。
第三步:后续处理。
请警方调取监控,评估伤势。
若对方被拘,可提出民事赔偿,包括医疗费、误工费等。
对处罚不满,可申请行政复议。
需注意:
占座本身不违法,但用包占座不文明,可求助地铁工作人员,避免直接冲突。
女子用包占座并施暴,或涉两种违法:占座扰乱公共秩序(可能罚款)、故意伤害(可能拘留)。但实际操作中,单独处罚占座行为较难。
网友对“正当防卫”有误解:被打后反击不等同于正当防卫。若对方仅扇一耳光,你反击或被视为“过度”,超出必要限度。
法律简析:
遭攻击后反击:或被视为互殴。依《治安管理处罚法》,双方均受罚。
合法防卫需满足:“对方正在攻击”、“你仅防卫非攻击”、“未发动过度攻击”。
关于占座:建议求助地铁工作人员,避免直接争执。
切记:实际操作成本高,赢则赔偿,输则住院留案底。面对无理者,迅速报警更安全有效。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身为成年人,何必如此冲动!岂不扰民?冷静后,可会自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