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故事,非封建迷信,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旨在修心明性,启迪智慧,请读者朋友注意辨别。
宣化上人,这位深具智慧的佛教大师,年轻时被誉为千年一遇的奇才。在他的修行之路上,他早早展示出非凡的才华。
七岁便能倒背《心经》,十二岁时,已能熟记《金刚经》《法华经》等经典。寺里的长老们都在期待着这位年轻法师未来的辉煌,而他也似乎顺风顺水,修行之路似乎没有什么能难倒他。
一、
然而,正是这段光辉岁月中的一件小事,彻底改变了宣化上人的修行方向,甚至让他对自己长久以来的“成功”产生了深刻的怀疑。
那是在三缘寺的一个寒冬,宣化上人遇到了一位衣衫褴褛、看似疯癫的老和尚。这位老和尚的出现,仿佛一颗石子投进了他平静的湖面,激起了连绵不断的涟漪。
老和尚与世无争,整日只带着一把破扫帚,在院子里扫地。起初,宣化上人并没有在意这位老人的奇怪行为,甚至认为这个人不过是无所事事,心智不清。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宣化上人每天经过院子时,都能看到他在扫地,而院子里的落叶总是在风中飞舞。
一天清晨,寒风刺骨,院子里满是被风吹来的枯叶。宣化上人如往常一样走向藏经楼,路过老和尚扫地的地方时,终于忍不住上前开口:“师父,您天天扫地有什么用?风一吹,院子里的落叶又是满地,扫了又有什么意义呢?”
老和尚停下扫帚,抬头望向宣化上人,眼神明亮得令人震惊。他微微一笑,缓缓开口:“小师父,你说得对,不过我不是在扫落叶,我是在扫‘我’字。”
这一句话像一道闪电,直击宣化上人的心灵。扫“我”字?这是什么意思?他一时愣住了,陷入深深的困惑中。
老和尚继续扫着地,似乎并不急于解释,只是缓缓说道:“你看,这些院子里的落叶,它们没有任何执念,风吹过它们,它们随风而去,不计较自己是否最美,不在乎自己落在何处。
它们只是随风飘落,不执着于任何事物,而人心却不同,永远放不下那个‘我’字。”
那一刻,宣化上人感到如同一根刺扎入了心头。平日里,他自认为修行精进,但他发现自己修行中常带着“我”字。
念经是为了展示自己的学识,讲法是为了彰显自己的才能,连打坐也是为了评估自己的境界。这一切,都在无形中加深了他的“我执”,让他无法真正突破自我,达到更高的修行境界。
二、
老和尚的教诲像是揭开了他内心的一个巨大的谜团,宣化上人开始与老和尚一同扫地。这是一项看似平凡、甚至粗俗的工作,但在扫地的过程中,宣化上人渐渐体会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宁静与平和。
他不再纠结过去的成就,也不再在乎别人对他学识的评价。日复一日,他与老和尚一起扫地,心境逐渐沉静下来。
可是,宣化上人依然有些疑惑:为什么要扫去心中的“我”字呢?这是为了避免“我执”阻碍修行,还是有更深的含义?
就在宣化上人以为自己已明白了一切的时候,老和尚却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你知道为什么要扫地吗?”
这次,宣化上人没有立刻回答,而是陷入了沉思。他开始质疑自己是否已经真正理解了“无我”的道理。
若只是扫去“我执”,是否就能彻底解脱?他意识到,或许自己还没有彻底放下那个“我”。
几个月后,一位远道而来的大法师来访三缘寺。大家都急切地迎接这位德高望重的法师,然而,当他看到宣化上人依旧在扫地时,他不禁皱起了眉头:
“宣化法师,你这样是不是太辜负自己的才华了?你明明如此聪慧,应该去弘法利生,做更有意义的事。”
宣化上人准备答话时,老和尚却先开口了:“大师说得对,但在弘法利生之前,我们首先要认识清楚‘生’字是什么。”
这一句简单的话,让在场的人都愣住了,连宣化上人也顿时觉得自己似乎抓住了什么,又好像什么都没抓住。究竟是什么,才是真正需要放下的呢?
这一天,老和尚突然不见了,宣化上人找遍了寺院,最后在老和尚的禅房里发现了一张字条,这张字条彻底打开了宣化上人懵懂的心神,让他突然便开悟了,上面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