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刀郎家乡

山歌响起的地方

曾那迦



四川资中县刀郎文化宣传工作专班办公室负责人、资中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副局长曹永胜(前排左三)通过演唱刀郎经典歌曲,宣传推广刀郎家乡资中。

“各位网友,我现在在四川资中,这里是刀哥故乡,也就是‘山歌响起的地方’线上演唱会举办的地方,我给大家看一看。”农历春节前夕,北京“刀迷”贾凤强驱车近2000公里来到资中县城,只为看看这一片长养刀郎的山山水水。作为一家服装企业的小老板,贾凤强带着一批自己制作的歌迷应援服,每逢一名“刀迷”就送上一件。

夜幕降临,沱江的水仿佛带着音符流淌。贾凤强进行抖音直播的地方就是2024年8月30日刀郎线上演唱会“山歌响起的地方”的录制地点,如今这沱江江畔的一隅已打造为一方音乐广场。每当夜色渐起,总有来自五湖四海的“刀迷”来到广场上,歌唱声、吉他伴奏声不绝于耳。



游客在山歌响起的地方音乐广场合影留念(罗尹 摄,图源:内江日报)

刀郎的“复出”唱响了资中这个名字。虽长年在外闯荡江湖,但在他的歌声里、讲述里,总能寻到那些对故乡的深情与眷恋。这座拥有千年厚重文化传统的县城孕育了刀郎的才情,而今他又成为资中文化的一部分,深深嵌在故乡的文化传承之中。

乡关情深:

沱江小城孕育音律之花

“这里就是我的家,我的父母、我哥哥还有我,我们一家四口就住在这里,我家背靠着资中的古城墙。”2024年秋天的沱江之夜,刀郎站在舞台上,深情地说,“我小时候会弹着琴,把河水当作观众,幻想自己在家门口开演唱会。没想到,今天这个梦成了真。”

他身后的全息投影正重现着明代古城墙的肌理——这座古城早早就将它的文化密码刻进了刀郎的音乐基因。

“我的最低学历、最高学历都在我的两边了,如果幼儿园算的话就在我背后400米的地方。”演唱会举办的地方即是刀郎儿时旧居的所在地南顺城街22号,他本人的微博账号昵称“南顺城街22号”来源于此。少年罗林(刀郎原名)曾在这处民居里倾听江声。“我总觉得自己是听着沱江心跳长大的孩子。”他曾如是说。

目光越过江面,对岸的成渝铁路绵延向前,汽笛声穿透岁月的薄雾。他说:“我都枕着这个汽笛入眠,早晨听着学校的钟声醒来。这种感觉,让我有一种夜里出走、早晨归来的错觉。在这一来一往的日子里,我终于有一天决定了出走。”



新中国建成的第一条铁路干线—成渝铁路(图源:《四川省志·交通志》下,1995年5月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在这场演唱会上,刀郎首唱了歌曲《虞美人·故乡》:“少年的梦啊,入暮的云烟,都裹着殓衣归来……”这首改写自其早年同名歌曲的音乐词曲沉郁顿挫,与年少离家时的青涩稚嫩相比,饱含着历经世事后归乡的复杂情感。

如果说沱江畔的江风和火车的汽笛是刀郎记忆的原点,那么在资中县文工团成长的岁月就是他音乐的支点。“歌舞《运粮号子》、曲艺《珍珠塔》等文工团经典剧目都为刀郎日后的创作提供了思路和素材。”刀郎在文工团一起长大的发小张颂告诉记者。

当时文工团大院里有30多个小孩。因为父母们工作生活都在大院里,孩子们也耳濡目染,很早就浸淫在浓厚的艺术氛围里。等到稍大一些,刀郎才随父母搬离文工团大院,到了后来的南顺城街22号。

“小学阶段他(刀郎)不是很爱说话、比较内向,那时候参加过少先队鼓号队,到了初中叛逆期他就爱参加活动了。在我的记忆里,印象最深的是见他在县一中的大礼堂里弹电子琴。那应该是他第一次上大舞台。”张颂比刀郎大两岁,对往事历历在目。

“因为从小接触文艺的东西,我们这些小孩还是比较有个性。”刀郎高中肄业,张颂也没有读下去,他们转头到当时已经兴起的舞厅里弹琴唱歌谋生,“但那会儿我们只知道他会弹琴演奏,却不知道他会创作。”

张颂也曾到新疆闯荡,但最终没有在音乐道路上继续坚持下去。当得知刀郎闯出一片天地时,他由衷地欣慰和感慨。

他谈到初听刀郎新歌的感受:“他十七八岁创作的《虞美人》听着就是一个孩子写的,而《虞美人·故乡》从内容到曲调他都做了修改,完全不一样了,充满了对生活的感触。如果没有经历过分分合合,没有经过生活的磨练,没遭生活打击过,永远一帆风顺的人写不出这种歌曲。”

“实际上以现在的眼光看,南顺城街就是一条很小的巷子,夹在老城墙和房子之间。我们每次上学一下楼来,抬起头迎面就看到这棵黄葛树。”张颂和记者来到音乐广场中央,指指城墙上那棵茂盛翠绿的黄葛树,那树根深深地扎进砖缝。

“我总会带刀迷来看这棵树,其实刀郎身上有和它相似的精神气质,积极顽强、耐旱耐风。”他说。

文武相济:

草根不草包的精神基底

2024年8月30日晚上,刀郎线上演唱会火爆程度超出所有人的预期。21点34分,资中县刀郎文化宣传工作专班办公室负责人、资中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副局长曹永胜在自己的微博有感而发地写下:“过了今晚,无数人知道了一个叫资中的小城。”



一名上海粉丝用手机观看刀郎的线上演唱会。

历史积淀丰厚的资中一时间来到聚光灯下。成千上万的“刀迷”开始好奇:这座孕育了刀郎,令他如此魂牵梦绕的故乡小城究竟有何神奇?

刀郎特意在演唱会上竖起了一道时空之门,歌声、视效、江水、城墙……今夕昨日在此钟鼓和鸣。观众这才发现,资中人杰地灵,蕴藏着这样深厚的文化底蕴,人文矿藏如此密集。

刀郎主要成长在重龙镇。从他举办演唱会的音乐广场出发步行20分钟便来到重龙山脚。山下有一条约860米长的状元街,自古以来便是成渝交通要道的组成部分。两旁文庙、武庙相峙而立、一街之隔。飞檐翘角之上,武庙青绿色的琉璃瓦与文庙红棕色的琉璃瓦相映成辉,是资中辉煌历史和文脉的见证,亦体现了资中人自古以来“出将入相”的精神追求。



资中县状元街(潘认若 摄,图源:四川方志图库)

资中文庙始建于北宋雍熙年间,现为清代重建遗存,内藏有清代康熙、雍正、乾隆等八位皇帝题写的匾额。其大成殿内有全国文庙唯一的一尊孔子站像。为何“至圣先师”“彬彬有礼,侍立而待”?这是因为资中是他的音乐老师苌弘出生的地方。



资中文庙(潘认若 摄,图源:四川方志图库)

苌弘,字叔,生于春秋末期,为周景王、周敬王时大夫。他精通音律,故公元前521年,孔子专程访问苌弘,苌弘为他讲解音乐和天文,交流了知识和政见,还共同探讨了乐理。

苌弘始终忠于职守,却也因刚直不阿得罪了权臣,遭到谗言陷害,被放逐回乡,更遭仇家杀害。因此还形成了“碧血丹心”的传说和典故。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苌弘虽遭毒手但忠贞气节青史留名,资中百姓代代相传,皆以苌弘故里为荣,如今这里还有许多以苌弘命名的地方,如苌弘路、苌弘洞、苌弘溪、苌弘祠。



孔子之师苌弘塑像(图源:最内江)

资中武庙则是全国少有保存至今完好的武庙之一,规模宏大、气势雄伟,主要供奉关羽、岳飞等爱国将领,历来涵养忠义仁勇的正气。



资中文庙(蓬州闲士 摄,图源:四川方志图库)

一文一武,塑造了资中人的精气神,内化为刀郎音乐创作的性格底色。“无论是刀郎对艺术的追求、个人的奋斗还是他的人品,都弘扬了向上向善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宣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追求真善美和弘扬家国情怀是广受欢迎的。《虞美人·故乡》《爱是你我》《路南柯》《镜听》《召唤》等歌曲表达了刀郎的家国情怀。”曹永胜说。

在曹永胜看来,刀郎文化现象是“人民需要文艺”“文艺需要人民”思想结出的硕果。“刀郎的音乐饱含着家国情怀,展现了文化自信。人们喜欢刀郎的音乐,实际上是在喜欢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他说。

慈乌反哺:

“顶流”带来的“泼天富贵”

一场万众瞩目的演唱会,让处于“顶流”的刀郎,一举将自己的故乡资中也推向了“顶流”之位。漫步在资中的大街小巷,街边店铺中、餐馆饭桌上,刀郎的歌声不绝于耳,仿佛空气都弥漫着他独特的音乐气息。家乡人对刀郎的偏爱溢于言表,他已然成为资中最耀眼的一张文化名片,深深烙印在这座城市的灵魂深处。

“到2024年底,全国各地近20万人次到资中旅游,千年古城焕发了新的活力。”曹永胜告诉记者。

“按照市委组织部安排,2024年7月4日,我从内江市文广旅局到资中县文广旅局挂职报到。正巧当天晚上刀郎的团队就开始封闭录制节目,之前已经筹备很久了。”曹永胜介绍说,演唱会确定后,家乡全力为刀郎“扎起”,为线上演唱会提供场地硬化及排水沟砌筑、古城墙及大东街房屋风貌改造、演绎场地脚手架及围挡搭设、场地绿化布景、广告布置,交通秩序维护、安保维稳、舆情监测处置等各种工作保障。



曹永胜(左一)与歌迷互动(罗尹 摄,图源:内江日报)

曹永胜的办公室离音乐广场仅几步之遥。自演唱会举办、音乐广场建成后,他闲暇时总会去广场转转。他时常在个人抖音号和视频号上分享自己边走边唱刀郎歌曲的视频,收获了众多粉丝。曹永胜说:“主要是通过演唱刀郎经典歌曲,宣传推广刀郎家乡资中,期待更多人到资中打卡旅游。”渐渐地,不少慕名来广场“打卡”的刀迷都认识了他,相遇时总会热情地与“曹局长”打招呼、合影留念。刀迷们热情、质朴,一如刀郎的歌。曹永胜笑着调侃:“我从穿短袖一直唱到了穿羽绒服。”



2024年国庆节期间,游客来到山歌响起的地方音乐广场打卡(摄影:黄晓庆 摄,图源:封面新闻)

据他介绍,为服务好游客,该县成立了工作专班,建成音乐广场,设立公交专线,举办惠民活动。同时,当地还积极调动社会参与,社会各界尤其是本地刀迷、群众充分发挥了主人公精神,市民、志愿服务者、刀迷、本地主播积极参与,热情为刀迷和游客服务。2024年国庆节期间,在高速路口、高铁站和几个重要景点都设置了志愿服务站,随时准备为广大游客服务。

如今,市、县宣传部门高度重视刀郎文化宣传,资中县正朝着打造音乐文化之乡的目标前行,将系统挖掘、研究、传承、弘扬“苌弘”“刀郎”等音乐文化。同时,该县正以“山歌响起的地方”音乐广场为核心,推动建设资中县文工团历史文化展陈馆、“山歌响起的地方”音乐文化展示馆,进一步擦亮“山歌响起的地方”文化IP金字招牌。此外,该县还持续举办回到“山歌响起的地方”——山歌共创展演活动等,激发资中音乐文化、文旅融合、乡村振兴发展的生机与活力。



山歌响起的地方音乐广场(张恩华 摄,图源:封面新闻)

这突如其来的热度,为地处四川盆地腹地的资中开辟了一条全新发展赛道。“游子”刀郎,以自己的影响力为家乡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然而,为故乡带来这波“泼天富贵”的刀郎,本人却极为低调。曹永胜结合工作接触和对刀郎作品的感悟表示,刀郎为人谦逊、随和,懂得感恩与尊重他人。他认为:“人民性是文艺创作的根本遵循。从创作主体、表现主体、接受主体这三方面来看,刀郎的作品都完美契合。无论他身处资中、新疆还是苏州,始终践行着人民主体这一根本准则。”



山歌响起的地方音乐广场上的刀郎照片墙(罗尹 摄,图源:内江日报)

一方以赤诚之心反哺家乡,一方借东风之力乘势而上,这场双向奔赴写就了故乡与游子的动人佳话。

来源:官察室

作者:曾那迦

配图:方志四川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