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前言

当傅聪在安理会说出“欧洲必须上桌”时,这句看似平常的表态却与俄罗斯方面有着明显的“分歧看法”。

日前,俄外长已经公开表态不希望“狡猾”的欧洲参与谈判进程,本次沙特美俄“密谈”也没有欧洲的身影。

但问题在于,中方表态实则蕴含了一项“重要的信号”,若是普京没有看懂,未来可能会迎来“发展困境”。

那么中国到底如何进行的表态?而俄罗斯的麻烦又是什么呢?



迄今为止俄乌冲突已经进行了3年,中国也始终没有放弃对和平的“追寻”,并以3大方向予以体现。

首先,2023年中国发布《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文件,用12大点提出和平倡议与政治解决方案。

其次中国不断开展“穿梭外交与斡旋”,我国欧亚事务特别代表李辉先后访问乌克兰、波兰、法国、德国、俄罗斯等国推动重启和谈,还明确表示愿为俄乌直接对话提供平台。

第三,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多次呼吁停火,反对将冲突政治化或扩大化。

像是反对西方对俄“极限施压”,乃至批评北约东扩是“冲突根源”之一,并主张构建均衡的安全架构。



如今这一事项再一次于联合国中有所展现,只不过这一次中国的态度“似乎”和俄罗斯的想法有所“分歧”。

本月17日,我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在安理会审议“俄乌冲突”时候进行了重磅发言,表示对于近来美俄达成关于启动和谈的事项“乐于见到”。

并且傅聪代表还提出了两个关键信息,点出了与当下美俄推进方向的不同“路径”,或带来“全新变化”。

第一点,中国坚定希望所有“当事人”和“相关者”都能加入“和谈进程”。这一立场体现了中国对于和平解决争端的坚定信念。

重点还主要集中在第二点上,因为傅聪特意“点名”欧洲国家,明确指出这场既然战争“在欧发生”,理所当然欧洲也要“发生作用”,而且欧洲的作用还“很关键”。



但正是这一点,事实上却与俄罗斯如今的“策略”有所出入,因为俄罗斯“目前”并不打算让欧洲“深度介入”。

日前俄外长拉夫罗夫曾公开对欧洲介入和谈表达质疑,认为既然欧洲一直支持乌克兰且想法不变,那么他们参加的意义是什么?

与此同时美国方面,在特朗普政府的战略考量下,似乎也偏向于先只跟俄罗斯谈,所以时下沙特美俄聚首的场面里,同样没有欧方身影。

究其原因俄罗斯不想欧洲加入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其一在于军事战略,其二在于经济利益考虑,这些都是不可规避的现实因素。

在军事上,俄罗斯始终面临北约持续东扩的战略压力。



不仅北约在欧部署的军事力量明显上升,美国更是如此,战争爆发前美在欧常驻约6万兵力,爆发后则成长为近10万人。

一旦欧洲介入,很可能会受到美国影响,而美国的军事立场往往具有较强的单边主义倾向和扩张性,这正是俄罗斯所担忧的。

在经济上,俄罗斯对欧盟天然气出口量占比,已从2021年的45%下降到去年的不足20%。

一旦欧洲“上桌”必定借此“讨价还价”,反而不如美俄直接商定相关内容。

值得注意的是,俄罗斯当下这种经济“窘境”事实上中国正在试图“伸出援手”,毕竟若俄欧能源纽带彻底切断,莫斯科每年至少将损失超过300亿美元的收入。



而从2023年以来,俄罗斯就大幅增加对华天然气输出,去年俄天然气企业负责人更是“喜不自禁”地宣布超额完成对华供气,与此同时2027年俄气输华“远东”线路也将投入使用。

简而言之,正是中国推动的“欧亚能源走廊”计划,为俄罗斯经济保留了战略回旋空间。

可见中俄在大方向上是有共识的,那么为何两国对欧态度有所不同呢?

实际上中方作为“非当事方”能够看的更加客观和长远,并将目光锁定到欧洲未来的重要作用之上。

目前中欧之间虽有摩擦但是合作也愈发紧密,去年哪怕在“电动车加征关税”等一系列事件摩擦下,中欧仍然保有7858亿美元。



此事也从侧面说明欧洲“经济底蕴”还在。

与此同时,俄罗斯现在“受限”最严重的就是经济,在能源开发和空间探索等方面却有较为突出的“成绩”。

如果中欧俄三方得以合作,足以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各自的发展。眼下让欧洲加入“和谈”就是一个契机。

而中国的第二个“目的”,也是希望借此事达成两大国际趋势“变化”,从而达到重塑国际“霸权化”的想法。

其一,让欧洲真正得以“独立自主”。

如今北约在俄周边部署的近5万驻军里,有6成是缺乏长期驻防能力的轮换部队,这种情况下特朗普才能大肆要求欧洲国家增加防务预算。



但时下欧洲军工业已经开始试图挣脱美国束缚,中国看到了这一点。如日前德国莱茵金属公司宣布在乌准备搭建第3座弹药工厂,就代表着欧洲“防务自主”的潜力。

正如傅聪强调的那样,只有欧洲安全不外包,或许欧方才能真正找到属于自己的“战略自信”,从而独立自主。

其二,欧洲的加入实际上也能戳破美国的“资源掠夺计划”。虽然乌总统泽连斯基已经明确拒绝特朗普要拿走50%关键矿产的“大计划”。

但仅有美俄的“会谈”中,说不定会重新达成类似协议,并“以施加压力换取结果”,对于欧洲来说,更可能在没有参与的情况下被迫承接部分乌克兰外债。

这种情况下,将让美国坐拥“大量资源”甩走“大量外债”,结合特朗普“美国优先”的政策来看,长久下去依然会对俄不利。



只不过当下最大的关键点还是在于普京能否读懂这些潜藏的信号,如果俄罗斯能够认识到中国积极推动欧洲介入和谈的意义,主动调整策略。

那么接下来或许在俄乌停战后,俄方真的会迎来完全不一样的发展局面,通过多边合作重新恢复成为得以引领国际的“真正大国”。

参考资料:

北京日报《中国代表:中方乐见一切致力于乌克兰和平的努力》

金融界《欧盟再次从俄罗斯进口了更多天然气 能源委员吁摆脱依赖》

新京报《拉夫罗夫:不清楚欧洲能在乌克兰问题谈判桌上做些什么》

参考消息《俄将大幅增加对华天然气供应量》

环球时报《对华供应,超额完成》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