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春季是流感等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学校内人员密集,人员流动和互动频繁,做好校园消毒和个人防护工作尤为重要。
省流版
1、校园日常重点清洁消毒高频接触物品,科学通风和空气净化,规范处置呕吐腹泻物和管理临时隔离区域,减少校园传播风险。
2、学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佩戴口罩、正确洗手,提升个人防护意识,践行健康生活方式。
3、家长配合晨检,关注孩子健康状态,共同落实防控措施。
4、发生传染病后的终末消毒,关注消毒过程和消毒效果,确保消毒科学、合规、有效。
校园日常消毒“三重点”
1 高频接触物体表面要加强消毒
01
门把手、窗把手、桌椅、扶手、电梯按钮等经常接触物品:使用250mg/L含氯消毒剂、微酸性次氯酸水或消毒湿巾等每日擦拭。
02
电子设备(如IPAD、电脑键盘、鼠标等):使用消毒湿巾或酒精消毒棉片等擦拭。
03
卫生间:重点消毒马桶按钮、水龙头、地面等,可使用500mg/L含氯消毒剂、微酸性次氯酸水等每日擦拭或拖拭。拖布、抹布等清洁用具应专用,清洗消毒后干燥备用。
04
校车:每班次发车前或使用后用消毒湿巾擦拭扶手并开窗通风。
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间,可适当增加消毒频次、延长消毒作用时间,确保有效消毒。
2 空气净化消毒需科学
01
每日开窗通风至少3次,每次30分钟。寒冷天气时可在课间休息或学生不在教室时进行。
02
雾霾天气或通风不良建筑,有条件可使用符合国家标准或要求的新风系统或空气净化消毒设备。
03
保健室、卫生室、隔离(观察)室等特殊场所使用紫外线杀菌灯或空气消毒机等设备进行空气消毒。
3 特殊情境消毒处置应专业
01
呕吐物规范处理:使用呕吐物应急处置包或消毒干巾(含过氧乙酸等高水平消毒剂)立即覆盖,静置5-10分钟后清理,并对周围物品和环境消毒。
推荐阅读:☞开学后诺如高发,孩子吐了怎么消毒?
02
发热等出现症状学生的隔离(观察)室:应由专人管理,使用适宜消毒剂进行终末消毒。
学校、学生、家长共筑防线
1 校园防护
01
学校应开展学生和教职工每日健康监测,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并做好隔离措施。
02
提供洗手水池、洗手液、干手纸巾或毛巾、免洗手消毒剂等卫生设施,有条件的可提供温水洗手和感应式水龙头和洗手液。
03
教职工在校期间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时应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并做好手卫生。
04
对教师、学生、家长开展健康教育,教授佩戴口罩和正确洗手的知识和技能,构筑全员健康防线。
2 学生须知
01
乘坐公共交通上学和放学途中佩戴口罩,随身携带个人防护用品,如医用外科口罩、免洗手消毒液、消毒湿巾等。
02
正确洗手,使用流动水和洗手液洗手20秒,掌握七步洗手法。
03
学会咳嗽礼仪,咳嗽或打喷嚏时用手肘或纸巾遮挡。
04
出现发热、呕吐等症状时,及时告诉老师并佩戴口罩。
05
周围有传染病疑似人员,保持社交距离,佩戴口罩做好防护。
06
坚持规律作息、健康膳食,提高自身免疫力,养成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
3 家长配合
01
每日在家晨检孩子健康状态,注意体温、咽部、精神状态等,如有不适及时通知学校。
02
个人物品要专用,避免家庭成员共用餐具和洗漱用品。使用公勺公筷。
03
家庭成员如有疑似传染病症状,及时告知老师,并留意孩子健康情况。
04
尽量避免带孩子前往密闭室内人群聚集场所,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1 消毒剂应安全使用
01
含氯消毒剂现用现配,配置时戴好口罩和手套,做好个人防护。
02
消毒产品的选用应符合国家和地方卫生管理要求。
03
不同消毒剂严禁混用。使用时遵照产品使用书或有关文件指导。
2 发生传染病后的终末消毒
学校出现传染病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时,应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根据有关标准和文件,及时对病原体可能污染的环境和物品开展终末消毒。必要时请有资质的消毒服务机构开展消毒,关注消毒过程和消毒效果,确保消毒科学、合规、有效。
当开学季遇上流感季,科学防护是坚实的盾牌。让我们家校携手,用规范的消毒流程筑牢安全屏障,以自觉的防护意识织密防控网络,共同守护校园健康!
编辑:宋鸽
资料:上海疾控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