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背景

2月21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健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行动方案》。

会议指出,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已进入规模化退役阶段,全面提升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能力水平尤为重要。

会议强调,要强化全链条管理,着力打通堵点卡点,构建规范、安全、高效地回收利用体系,运用数字化技术加强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流向监测,实现生产、销售、拆解、利用全程可追溯。

会议要求,要用法治化手段规范回收利用,制定完善相关行政法规,加强监督管理。要加快制定修订动力电池绿色设计、产品碳足迹核算等相关标准,以标准引领带动回收利用。

聚焦·嘉宾

石定寰,国务院原参事。曾任科技部党组成员、秘书长,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等职。


国务院原参事,科技部原党组成员、秘书长石定寰。受访者供图

数据显示,2024年退役动力电池综合利用量预计将突破30万吨。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已进入规模化退役阶段的当下,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能力水平能否匹配日益攀升的处理量,已多次被相关部门提及。

回收市场快速发展的背后,是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规范化回收率不足25%。很多正规电池回收企业严格遵循标准,但盈利水平较低。一些“黑作坊”环保水平差、成本低,其效益反而好。“白名单”与“黑作坊”发展的差异日益受到业内关注。

石定寰曾长期在科技部和高校从事绿色能源发展和资源循环利用等方面的政策制定和学术研究,在他看来,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流程非常复杂,废旧电池运输及流通监管难题亟待破解。回收利用体系的完善,有利于更好地激活市场。加强监督管理,用法治化手段规范回收利用正当其时。

提升回收水平

动力电池进入规模化退役阶段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大潮下,动力电池回收行业被业内视为优质赛道,也吸引了众多新注册企业争相涌入。

工信部最新数据显示,预计2024年退役动力电池综合利用量将突破30万吨,同比增长33%。工信部此前表示,将聚焦废旧动力电池、废旧光伏组件等新兴固体废物,加快健全法规政策,完善回收和综合利用体系,促进安全高效循环利用。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已进入规模化退役阶段,全面提升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能力水平尤为重要。

“动力电池蕴含丰富的锂、钴、镍等金属资源,回收后具有较高利用价值。”在石定寰看来,完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综合利用体系对于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石定寰同时指出,新能源动力电池回收处理涉及收集、运输、拆解、再利用等多个环节,流程非常复杂,废旧电池运输及流通监管难题亟待破解。


一家新能源公司展示的动力电池拆解、梯次利用、再生利用等场景。图据新华社

强化全链条管理

重视回收行业环保属性

据了解,动力电池回收目前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梯次利用,另一种是再生利用,两种方式都有一定的技术门槛。梯次利用是指对废旧动力电池进行检测、分类、拆分、重组等处理,以制造符合有关标准的、可应用于其他领域的梯次产品。再生利用则是指对电池进行拆解、破碎、分选、冶炼等处理,以实现资源化利用。

这次会议强调,要强化全链条管理,着力打通堵点卡点,构建规范、安全、高效地回收利用体系,运用数字化技术加强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流向监测,实现生产、销售、拆解、利用全程可追溯。

“在电池回收热潮之下,动力电池的资源属性凸显,但其环保属性经常被忽视。”在石定寰看来,动力电池回收是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最后一公里”,只有在无害化基础上实现资源回收利用才是有意义的。

石定寰此前长期从事绿色能源发展和资源循环利用等方面的政策制定和学术研究工作,他认为,打通生产、销售、拆解、利用全链条管理,关键在上下游协同联动,建立健全回收利用体系至关重要。回收利用体系的完善,有利于更好地激活市场。

动力电池梯次利用一直被视为解决动力电池回收和发展电化学储能的一种“一举两得”的技术手段。但业内认为,退役电池梯次产品要实现规模化应用,还面临诸多障碍。在石定寰看来,做好回收制订标准和利用体系的完善,新能源动力电池的梯次利用完全可以实现。


在四川宜宾举行的2023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一家企业展示的回收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图据新华社

加强监督管理

破解电池流向无资质企业问题

自2018年以来,工信部累计公布了五批共计148家符合《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的企业,也就是行业俗称的“白名单”企业。

石定寰认为,自去年《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发布以来,交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进程加快,有力地推动了动力电池更新工作。相关数据显示,到2030年,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规模预计超过1400亿元,可观的市场吸引了众多企业进入该领域。

一边是电池回收市场蓬勃发展,另一边则是“白名单”企业与“黑作坊”工厂发展状况的微妙差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一份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规范化回收率不足25%。

为何大量退役动力电池流向无资质的企业?多次前往一线调研的石定寰道出了其中的原委:正规电池回收企业在工艺设备上严格遵循标准,但盈利水平较低。但一些“黑作坊”工厂环保水平差、成本低,效益反而好。

这次会议要求,要用法治化手段规范回收利用,制定完善相关行政法规,加强监督管理。要加快制定修订动力电池绿色设计、产品碳足迹核算等相关标准,以标准引领带动回收利用。

封面新闻记者 赵雨笙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