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美国海军近期状况频发。先是“哈里·杜鲁门”号航母与商船相撞,后又在南海等地出现一系列令其颇为尴尬的情况。
近日,美国“哈里·杜鲁门”号航空母舰抵达希腊克里特岛进行检修。而此前,美国海军发布声明称,“哈里·杜鲁门”号12日晚间在地中海地区埃及塞得港附近作业时与商船“贝西克塔斯-M”号相撞。堂堂十万吨级的核动力航母,被一艘长度不到其三分之一的商船蹭花了脸,航母右舷尾部靠近飞机升降机的浮筒上裂了几个大口子。要知道,这“杜鲁门”号可是尼米兹级航母里的老八,1998年就服役了,全长332米,满载排水量10万吨,这么个海上巨无霸却出了这档子事。
虽然美国海军轻描淡写地说什么“水线以上损伤”、“核反应堆安全”,但这受损位置可不容小觑,这里靠近飞机升降机和着舰区,下面就是航空燃油库和弹药库。就像2017年“菲茨杰拉德”号驱逐舰撞船事故,那次撞的是左舷,结果7名水兵葬身海底。而且现代军舰虽有复杂防护结构,但商船撞上来是钝器伤害,航母结构很可能已经受了内伤。“杜鲁门”号装备两座A4W压水堆,船体变形可能导致管线应力变化,美国海军急着强调核安全,背后恐怕有不少隐情。
美舰(资料图)
2025年2月初,美国卡尔·文森号核动力航母在南海经历了一场“特殊护送”。解放军海军055型驱逐舰和054A型护卫舰以近乎“贴身”的阵型,将其“礼送”到了苏拉威西海。这一场面被印尼媒体全程记录,卫星图像显示中国军舰时而左右包夹、时而加速领航,而美航母群全程“低调配合”。
根据马来西亚《星报》披露的卫星图像,卡尔·文森号航母群穿越巴拉巴克海峡进入南海时,中国055型遵义舰和054A型衡阳舰已提前部署,以几海里的极近距离实施伴随监视。解放军海军编队比美航母群提前两天抵达苏拉威西海,中国军舰在跟随过程中频繁变换阵型,甚至一度加速至美航母前方,仿佛在“领航”,而卡尔·文森号全程未做出任何挑衅动作,这与其过去在南海的嚣张姿态形成了鲜明对比。
美军这次如此“低调”,可不是良心发现。印尼媒体指出,自2023年起,已有十余名美舰指挥官因“丧失信心”被免职,一线官兵士气根本没法支撑如此高强度的“秀肌肉”。而且,055型驱逐舰作为全球最先进的万吨大驱,搭载了鹰击-21高超音速反舰导弹,这种“航母杀手”配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在南海全域对美航母实施“饱和打击”。央视此前曝光的东风-26弹道导弹战备画面,更向外界传递了明确信号,从西北大漠发射的东风-26,弹道飞行轨迹更加难以预测,即便美军最先进的“标准-3”防空系统也很难拦截。美军是害怕了解放军反介入和区域拒止体系的威慑力,才不得不收敛。
舰队(资料图)
还有个情况值得注意,2月3号的时候,中国海军由一艘055万吨大驱、一艘054A护卫舰和一艘大型补给船组成的三舰编队通过了菲律宾腹地的苏拉威西海和苏禄海之间的巴西兰海峡。2月6号美国核动力航母“卡尔·文森”号被发现已经离开了南海,并且经过锡布图水道进入了苏拉威西海,然后这个航母打击群有可能在2月10号到18号期间进入西太平洋的菲律宾海去参加美日法多边演习。从时间上看,是美军航母编队追着中国055大驱编队来的,双方舰艇编队都进入了对方的打击范围之内。055的鹰击-21高超音速导弹的射程达到了1500公里,而美军航母F-35舰载机的作战半径也有1350公里,中美舰艇编队同时出现在菲律宾腹地这种情况以前可从没出现过。
在2月10号到2月18号期间,美、日、法三国将在菲律宾以东海空域进行“太平洋之星”联合演习。美国“卡尔·文森”号航母编队,一艘巡洋舰、两艘驱逐舰、一架巡逻机;日本海上自卫队有“加贺”号航母,一艘驱逐舰、一架P-3C巡逻机;法国海军有“戴高乐”号核动力航母,三艘护卫舰、一艘补给船和两架“大西洋-2”反潜巡逻机都参与其中。但不管他们怎么折腾,联合军演的假想敌其实大家都清楚,那就是中国。
航母“受伤”(资料图)
然而,面对这些在南海发生的一系列让美军颇为尴尬的事,向来热衷炒作“中国威胁”的美国主流媒体却对此集体沉默,仅仅引用美军通稿来轻描淡写。美国媒体这种“双重标准”的行径暴露无遗,在CNN、BBC的报道中,解放军军舰的合法合理巡航被刻意隐去,反而渲染所谓“美日法联合军演彰显地区领导力”。可事实是,无论美媒怎么粉饰,都无法掩盖美国在南海地区霸权衰落的现实。
曾经美国通过“航行自由”行动和盟友联动,试图将南海变为遏制中国的前沿阵地。但随着中国“填岛造陆”、常态化巡航及装备升级,南海的局势已经“攻守易势”。就连东南亚媒体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印尼、马来西亚等国一改往日对中美“两头不得罪”的模糊立场,公开肯定中国行动的“规范性”。这得益于南海政策的推进,2024年《南海行为准则》框架协议的签署,以及中国-东盟海上联合演习的常态化,让东南亚国家看到了区域稳定的现实利益。反观美国,其“印太战略”空有口号,却无法提供比中国更实质的经济与安全红利,在南海的种种行径,最终只能沦为笑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