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乔伊
前几年流行过一个段子:当你骑车在路上被一辆豪车撞到之后,可以快速掏出手机,打开汽车之家,搜索下你心仪的车,现在卖多少钱……
段子归段子,但反应了一个现实,至少在过去的十几年间,汽车垂直网站成为了几乎所有人(当然也包括极大一部分媒体行业从业者),了解汽车产业,了解技术类型,了解市场价格,甚至细分到了解车型分类的重要窗口,以及信息、数据最详尽的渠道。
而其中,汽车之家、太平洋汽车网、易车网和爱卡汽车等,成为了在当时最为重要的核心汽车垂直媒体平台。
不过,就在这几天,发生了两件事情。
其一,是爱卡汽车目前的运营团队发出了声明,表明了自2024年5月1日起,爱卡汽车已经被全新的团队接手运营。
其二,2月20日,海尔集团旗下的卡泰驰控股与中国平安旗下云辰资本达成协议,卡泰驰控股将以总价约18亿美金收购云辰资本持有的汽车之家已发行普通股股份。交易完成后,卡泰驰控股将持有汽车之家约41.91%的股份,正式控股汽车之家。而曾在多家汽车企业任职的杨嵩,正式成为汽车之家的新任CEO。
看起来这只是正常的商业化运营操作,并没有什么新奇的,但其传递出来的信息在于,这些垂直媒体的整体状态,并不足以支撑以往的高利润率了。
逻辑很简单,但凡还能吃到肉,谁都不愿意随便撒手,不是吗?
这样的情况,其实并不令人感到意外,毕竟在如今这个手机移动互联网都已经基本开始慢慢被淘汰,AI人工智能成为新发展方向的时代中,很多事情已经逐渐变得不再适用。
我们如何来看待这样的转变,以及如何在这样的转变中找到各自的生存之道?
信息获取的模式
发生了巨变
互联网时代到来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使得人们检索信息的能力、汇总数据的能力获得了爆发式的提高。
在那一次的技术变革过程中,受到冲击最为严重的是平面媒体产业。
一方面,不论是报纸还是杂志,获取信息的整合、筛选、印刷、出版速度,显得十分缓慢。另一方面,人们也开始习惯于每天上班打开电脑,先检索一遍最新的新闻,而不再期待每天、每周、甚至每个月的定期出版物。
当然,在技术辅助手段还远没有如今先进的时代,这样的高速信息传递效果,是建立在高强度的工作基础之上的。
比如,当时还在杂志工作的我,记得十分清楚的事在于,每当参加发布会,总是会看到网站的同行手捧笔记本电脑,边听边写稿。因为发布会结束的不多时,内容就需要出现在网页上。
而对于获取到这些信息的人们来说,这种及时、高效、准确的,来自于现场的第一手资料,则完全可以满足他们对于了解整个汽车产业变化,解答他们购车疑惑的需求。
当然,在后期,完全不需要纸张、印刷、发行成本的网站图文信息,则将会以更为详尽的评测类内容,填充到后续的内容出街中去。
而最为爆炸的则是,当时汽车垂直媒体对于一款车的拍摄、讲解甚至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ISO产业机制,每辆车要排多少张图片,每张图片需要从哪几个角度来拍摄,有一套完整的规矩和制式。
说实话,不论是买车的还是爱车的,在那个时代,谁不想足不出户,看遍一辆心仪汽车的全身每一处细节呢?
这是汽车垂直媒体成功的重要因素,快、细节、且可以无限制的多图文、视频制作,让你对一款车真正做到手指轻触、了如指掌。
有了这样的优势,就有了对整个产业最重要的话语权。而对于当时仍在做纸媒的我们来说,输给了时代,并不算丢人。
当然,站上过时代的风口的,有一天也将有可能被新一轮的风口所淹没。
用户需要什么
就该奉献什么
所以,什么是新一轮的风口?
在蛇年到来之前,科技发展的风口应该暂时还停留在移动互联网商务领域。但随着Deepseek的出现,移动互联网与AI的结合,成为了真正的商业趋势。
而仍然停留在互联网信息检索领域的商业模式,毫无疑问就显得落后两个stage了。
其实,最近很具有话题性但与汽车垂直媒体遇到类似问题的,还有百度。
不久前,百度公布了去年的财报百度去年营收1331亿元,同比减少1%,归属于百度的净利润为238亿元,同比增长17%;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百度的净利润为270亿元,同比减少6%。
尽管看起来还算不错,但一个很大的问题在于,在整个科技产业范畴内,似乎已经没有人将百度视作一个可以认真研究的对手了。因为,似乎所有同在产业内的人,都不太认可他们拥有移动互联网基因。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至今我依然习惯在手机的网页功能内试图用百度的搜索引擎去检索内容,但他们的移动互联网思维只是强制将答案跳转到百度APP上而已。而如果你没有下载这个APP,则会被强制引导到APP store下载。这是使用感受相当差的强制关联。推广APP的初衷是好的,但如果APP给出的内容与网页没有差异,那么则完全没有必要。
当然,对百度来说一个好消息是,移动互联网时代要靠AI进入2.0阶段了。不管是他们自己做的豆包,还是萝卜快跑,似乎都有机会新时代展开追赶。
汽车垂直媒体的逻辑其实也一样,将APP作为网站的映射,提供高效、详尽信息的传递平台并没有什么错。与此同时,汽车之家其实做过很多类型的商业版图尝试,比如推出AR看车的模式、推出线下商超的模式等等。但在更多人眼中,这种跨界跨得过于大了,并不能大规模将流量转化为钱量。
当然,也有人开始敢于给出全新的尝试了,比如全盘的MCN化。也就是弱化传统的独创内容的推动,而是引入更多的自媒体,将垄断型的媒体输出平台,聚合转化成一个完整的,由众多自媒体,输出各种角度内容、观点、信息的媒体矩阵。
这是一个良好的尝试,因为所有人都知道,这样的传播在极大程度上避免了ISO流程化的信息传播模式,让所有有价值信息的传递变得生动起来。
所以,如果要问,垂直媒体应该怎样来进行转型?可能只是传播出更丰富、视角更广阔、且更具备深度的观点与内容,才是合适的。
毕竟,垂直的优势在于,定位还是足够精准,触达人群还依然十分固定。
还有更多可能
以上这些属于我的独立思考,但我也并不拒绝一切可能带来改变的破圈势力的介入。
比如,今天聊到的汽车之家,其实早就已经经历过一次资本转手的过程、平安接手时的愿景,是打造一整条汽车销售+电商的完整链路。
这个商业逻辑并没有错。
毕竟,当年的汽车垂直媒体们还负责提供各家经销商的优惠信息,以实现潜客资源的挖掘与扩展,促进销售达成等任务。而随着汽车销售完成,平安的车险业务将会无缝衔接,实现商业版图的进一步扩大。
而要实现这种思维模式的一个最重要的实体化动作,其实是构建自身的汽车销售体系。因而,我们可以发现汽车之家在后期,打造了自己的汽车新零售模式。
当然,海尔今天的收购行为,表示以上的商业逻辑通顺的模型,并没有体现出更好的市场效果。而对于更多人来说,想知道的是,如果和汽车销售关联紧密的平安都没有获取更好的商业回报,海尔能做什么呢?
前两天,我的朋友老王给了我个全新的观察视角。
对于中国白家电产业中重要的企业海尔来说,如何赶上汽车“冰箱、彩电、大沙发”的浪潮,扩展自己的业务版图,是一个值得推敲的事情。而收购汽车之家,未必不是一个全新的切入视角。
这个逻辑并没有什么问题,毕竟海尔并不是第一个想和汽车产业产生关联的白家电企业。比如,早就已经进入过汽车产业并不成功,但又在去年末再次宣布进入汽车产业的格力,其实就可以算是一家。当然,如今已经被判定为基本获得成功的,从手机到智能全家电,再到造车的小米,则更应该算一家。
所以,汽车垂直媒体究竟如何转变,人们获取汽车产品信息的渠道要如何调整;甚至获取信息的丰富程度是否会因为各种破圈者的进入,而变得更为丰富,其实都是未知数,但却又充满想象空间。
当然,未来的段子可能也会有所变化。比如,被车撞了之后,倒地掏出手机,点开汽车之家,挑选心仪的冰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