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的选举,可能决定欧洲的未来,而基辅的命运,已经变成了德国政坛的“附带责任”。

特朗普的“停战通牒”就像一把悬在基辅头顶的利剑,随时可能落下,欧洲?还在等什么?答案无可避免,德国的政治泥潭要先解套。



2月23日,德国的大选如期而至,原本根本不该这么早的选举,变成了左右整个欧洲走向的关键一战,是德国选民的票,决定了乌克兰未来的生死,而这一切,背后的动力不是美国,而是德国,俄乌战争已经打到第四年,乌克兰的坚持能否继续,最终还是得看柏林的选举结果。

德国,这个欧洲的经济巨头,如今正经历一场政治动荡,德国大选不仅仅是德国人民的选择,它几乎直接决定了整个欧洲的安全,因为,欧洲对乌克兰的支持,已经不再是“政治正确”的表态,而是在一个政治大国的摇摆中变得摇摇欲坠。



马克龙的法国已经放弃了全力支援,忙着擦非洲的屁股,波兰的农民为了几吨滞销土豆,能直接封死通向乌克兰的铁路,而意大利的梅洛尼,连收拾国内黑手党都力不从心,谈何收拾普京?这不是笑话,而是残酷现实。

但要说让欧盟“全盘停摆”的,毫无疑问是德国的内乱,德国的“红绿灯联盟”彻底崩盘,社民党朔尔茨的倒台让欧洲的决策链条被直接切断,作为欧盟最大的财政出资国,作为对乌援助的第二大供应者,德国的政治真空直接让欧洲陷入了无法运作的状态。



本来,500亿欧元的对乌财政援助计划应早已启动,可却因为勃兰登堡的强烈反对,变得毫无进展,甚至欧盟的共同防务基金,都因为德国的拖延而无法落实,爱沙尼亚总统卡拉斯那句“没有德国,我们连买子弹的合同都签不了”简直一语中的。

但更恐怖的是,特朗普的“停战威胁”已经悄然发酵,特朗普提出,要求在4月20日前实现停火,这看似出于对和平的渴望,实际上不过是为俄罗斯争取时间,过去三年里,欧洲和美国共同为乌克兰付出了半数以上的援助,甚至比美国还要多一些。



即便特朗普撤走了美国的那部分,欧洲依然能够撑起乌克兰,但前提是德国必须站出来,协调这些资源,但德国的政局,完全是一片乱象,亲俄的另类选择党在近年来逐渐崛起。

他们不仅公开主张与莫斯科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甚至成功阻止了对乌克兰装甲车维修的协议。选择党与俄罗斯的暗线已经被媒体曝光,但即便该党没有进入政府,17.5%的支持率已经能直接撼动舆论。



捷克总统帕维尔毫不客气地警告:“德国每犹豫一天,乌克兰的防线就薄一寸”对于东欧国家来说,德国的财政支持简直是生死线。



如果德国继续处于政治真空,东欧国家的“抗俄游击队”很快就会失去支撑,援助也会迅速枯竭,德国不出手,东欧将沦为“弹尽粮绝”的孤岛,当德国陷入内耗,英国却成了欧洲援乌的“隐形支柱”。

工党首相斯塔默承继前政府的强硬路线,不但加速向乌移交“风暴阴影”导弹,更联合荷兰、瑞典等国,避开欧盟的官僚体制,直接协调军援,英国的策略很明确,用“小多边主义”来填补德国的空缺,这可不是出于什么高尚的道义,而是地缘政治的一场权谋。



然而,尽管英国的援助速度迅速,但这些“蚂蚁搬家”的努力,根本无法改变局面,英国虽然坚定支持乌克兰,但最终,欧洲的援助是否能持续,关键还是在德国,更准确地说,德国和英国的联盟,才是西方力量真正能够对抗俄罗斯的核心。

德国的工业实力与英国的战略布局相结合,堪称俄罗斯最为忌惮的敌手组合,这或许正是马斯克要亲自“出手干预”德国大选的原因所在,他要通过支持选择党和亲特朗普的英国改革党,挑战德国的政治格局,这场“混合战争”的背后,实际上是摧毁德英联盟,瓦解整个欧洲援乌的联盟。



对乌克兰来说,德国的大选已经不仅仅是一个选择题,更是决定其生死的“最后时刻”,那么,2月23日之后,德国究竟会如何选择?如果基民盟和绿党成功组建政府,德国可能会推出一项雄心勃勃的援助计划。

“金牛座”导弹可能会直接指向克里米亚大桥,7000亿欧元的援助计划即便被加水,欧盟或许还能拼凑出一个“抗俄财政盾牌”,但是,如果社民党继续执政,朔尔茨那套“道德洁癖”恐怕会让军援进一步缩水,乌克兰或许只能依赖北欧的“慈善军火”苟延残喘。



而最糟糕的情况是,若选择党继续在议会内发力,17.5%的支持率将足以毒化舆论,甚至影响到议会的决策方向,选择党曾明确表示:“每一颗送给乌克兰的子弹,都是射向德国养老金的子弹”2月23日之后,德国的每一个决定,都会影响整个欧洲的未来。

如果德国选择挺身而出,和英国联手整合欧洲资源,乌克兰或许能撑到普京的“战争疲劳点”,但是,如果德国继续摇摆不定,欧洲援乌的联盟就会像沙堡一样被潮水冲垮,而特朗普的“停战通牒”将直接变成普京的胜利宣言。



历史往往充满讽刺,80年前,德国通过闪电战撕裂了欧洲,今天,欧洲却在等待德国通过选票决定是否拯救这片大陆的和平,或许这就是欧盟的宿命,没有德国,一切都无法运作,有了德国,又仿佛行走在刀刃上。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