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丽丝·魏德尔是德国当下备受瞩目的总理候选人,在我国也有一定知名度。她独特的演讲风格,有时会使人联想到90多年前的某些场景,这使得她的竞选言论遭到多家媒体批判,还被贴上“带有纳粹主义倾向”的标签。虽然她未曾公开发表“让德国再次伟大”这类话语,但选择党的执政理念在某些方面似乎有类似体现。要知道,在德国,“让德国再次伟大”这种表述比较敏感,就像之前有博里摩因事件一样,如今选择党候选人魏德尔若有类似表达,很可能引发欧洲不安。



德国大选原本9月举行,却提前到2月。这是因为执政联盟中的自民党退出,导致执政党支持率不到50%,只能提前大选。而当前正值俄乌和谈关键期,美国的举动又给欧洲带来巨大冲击,欧洲处于历史的关键节点,所以此次德国大选备受全球关注,尤其是选择党党魁、会说一口流利普通话(其普通话水平甚至比多数国人还标准)的爱丽丝·魏德尔。她在2000 - 2011年在中国生活了六年,博士论文研究中国社保机制。在德国议会演讲中她曾说:“我们的国家在汉语中被称为德国,寓意一直是有道德的国家,而现任政府的所作所为,你们对得起这个名字吗?”那么,在此次大选呼声颇高的选择党能否执政?魏德尔能否成为下一届德国总理呢?

1979年2月6日,魏德尔出生于德国北威州的区特斯洛小城。2004年,她在拜罗伊特大学取得工商管理和经济学博士学位,之后在高盛集团和安联集团任职。2013年加入选择党成为党内欧元专家委员会议员,以反欧元理念起家的她,11年后成为德国第二大党派选择党的领导人。



魏德尔支持率虽高,但想成为本届德国总理希望渺茫,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

其一,美国不希望欧洲一体化。自1945年二战结束,马歇尔计划实施和北约组建,都是美国为阻止欧洲战略自主,主要针对法德两国。欧洲若要战略自主,法德联手是关键,统一的欧洲有实力与各国谈判,而美国最不愿看到俄乌关系缓和和欧洲一体化推进。魏德尔倡导的一系列政策,如驱逐非法移民、重启核电项目等,以德国利益优先,旨在提升德国在欧洲影响力,重拾德国民众信心。但这些主张遭到德国民众反对,一方面选择党被扣“纳粹主义”帽子,这在欧洲不可原谅;另一方面,人们怀疑她与美国关系密切。特朗普未确定当选时她发祝贺信,马斯克曾在X平台表示德国未来属于选择党,美国副总统会见她却不理会现任总理舒尔茨,这是对欧洲政客的挑衅。白宫支持魏德尔是为激化法德和欧洲内部矛盾,一旦她上台,德国可能不再完全由德国人主导,欧洲一些政治势力明白其中利害,自然反对她的“德国优先”政策。



其二,德国选举制度限制她当选。德国是世界第四大经济体、欧盟核心国家之一,大选结果影响欧美的政治和经济格局。因历史原因,德国实行多党制,党派得票超5%可参选,大选中任何党派或联盟获半数以上选票就能执政。但独立政党在选票分散情况下获半数以上选票几乎不可能。德国政府组阁通常由第一大党牵头联合其他党派,或第二大党组建联盟获得5%选票后执政。社民党和基民盟资格老、选民多,往往轮流执政,它们占据优势就可与其他党派合作组建联合政府。而社民党和基民盟不管谁占多数席位都不会与选择党合作,在他们眼里选择党是右翼和民粹主义政党。魏德尔所在的选择党支持率超22%,是第二大党,但在现有选举制度下很难进入核心决策层,她成为总理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当下情景和1932年有相似之处,奠定如今德国政坛架构的是社民党。1918年社民党推翻德皇体制建立魏玛共和国,1933年纳粹上台社民党也有责任,如今德国政坛架构也是社民党主导形成。经过俄乌、巴以等事件冲击,社民党过于注重意识形态,经济方面无所作为,这也是舒尔茨下台主因。不过将问题全归咎于社民党也不公平,绿党是幕后推手。像支持乌克兰等是绿党主张,当初社民党组阁离不开绿党,舒尔茨又比较软弱,导致绿党在德国政坛话语权强势,仅13%民调支持率却影响力巨大,值得深思。



当下支持率最高的是默克尔所在的联盟党,由基民盟和基社盟联合组成,默克尔执政时转向左翼,虽口碑不佳但仍保持第一大党地位,民调支持率达30%,主要是因为其他对手弱,其候选人梅尔茨可能成为下一任总理。若联盟党搭配绿党执政,中德合作前景难以实质性改善。除非特朗普在俄乌、格陵兰等问题上持续施压欧洲,加剧北约内部矛盾,使美欧关系彻底对抗,否则欧洲话语权难以改变,但也不能低估欧洲政治势力的决策及其带来的后果。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