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放生的人太多了,可是他们究竟为什么要放生呢?有人觉得或许是他们求心安,也有人觉得他们就是做了亏心事,所以才想要这种方式来自我慰藉。可是这其中造成的生态灾难,这些放生者就从来不想。



最近广东东莞的一位钓鱼大哥,就碰上了一件让他又喜又悲的事儿。喜的是,他钓鱼的时候碰上了一群“热心”的大妈在放生泥鳅;悲的是,这泥鳅会被卖泥鳅的给搞回去。为啥,因为有钓友看到了,在放生前,很多卖泥鳅的人已经把地笼先下在里面了。

那种地笼可不是小地笼,而是几十米长的那种。不过对于钓鱼人而言,地笼抓是抓不干净的,这场放生基本等同于泥鳅打窝了。



据说,这位钓鱼大哥像往常一样,开车就去河边钓鱼。刚找了个好地方准备开钓,就听见不远处传来一阵“唱歌”声。他赶紧跑了过去一看,原来是一群大妈围着一个蓝色的篷布,正在那儿放生泥鳅呢!



大哥一看,心里那个乐啊,心想这泥鳅可是钓鱼的好饵料,这不是变相给我打窝嘛!可是乐归乐,大哥心里也犯嘀咕。他知道,这养殖的泥鳅大部分活不长,放进去不是死掉就是被鱼吃掉。要是水土不服,水面浮起一大片死泥鳅,那对生态可就是一种影响了。



如果水域中泥鳅过多,也会影响到生态。这时候旁边有个钓友还告诉他,水里被下了很多地笼,原来是卖泥鳅的事先知道放生者要在哪里放生,提前就做好了布置。

大哥虽然喜欢钓鱼,但也知道这事儿不对劲,想制止吧,又有心无力,只能拿出手机记录下来,发到了网上。



网友们纷纷留言讨论,大部分人都觉得大妈们的行为很不妥当。有网友说:“泥鳅打窝,记得喊大妈下次放生要提前喊我!”

其实作为钓鱼人深知,养殖的泥鳅刚放生后就会聚集在这片水域,直到适应了才会离开。而水里的翘嘴之类的猛鱼是巡游性的则发现泥鳅群后会驻留,一般一到两天后会大量聚集。如果此时再有人拿泥鳅钓鱼的话,就真的容易把这些鱼钓绝了。



可能有人还是不理解,为啥放个泥鳅就违法、就破坏了生态呢?其实啊,这背后的原因可不少。泥鳅是肉食性鱼类的饵料,大量放生泥鳅会吸引这些鱼类聚集在一起,破坏生态平衡。其次,如果放生的泥鳅不适应当地环境,大量死亡后还会污染水质。最后,就是像大哥说的那样,无形中给钓友们“打窝”了,也可能让当地猛鱼被钓光。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