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北日报
全国政协委员刘瑞领
积极履职促成中欧班列(石家庄)集结中心获批
2月18日,全国政协委员、河北陆港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瑞领向记者展示手机相册中的照片。本报记者 许佳奇摄
这是2024年5月13日刘瑞领拍摄的黄骅港通往莫斯科的首趟中欧国际货运班列开行的照片。刘瑞领供图
2月18日,石家庄国际陆港。货场里春寒料峭,全国政协委员、河北陆港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瑞领却心潮澎湃:集结中心获批了,石家庄国际陆港发展的春天来了!
在去年3月召开的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上,刘瑞领委员围绕支持石家庄申报中欧班列集结中心提出了相关提案。提案得到了有关部委的高度重视,去年底,他迎来了集结中心获批的好消息。
打开刘瑞领委员的手机相册,一张张调研照片记录了他履职担当的足迹。点开其中一张,画面定格在去年5月黄骅港至莫斯科中欧班列首次发车的瞬间。车头悬挂的红色标牌上,“石家庄国际陆港”几个字格外醒目。
回想起当时的情景,刘瑞领委员仍难掩激动。在他看来,集结中心获批,有助于推动中欧班列(石家庄)扩容增量,提高石家庄在全国物流枢纽格局中的地位,对河北加快建设物流强省、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具有重要意义。
照片里看不到的是刘瑞领委员为推动集结中心建设所付出的努力。为把集结中心建设好,他实地考察了多个陆港物流枢纽,走访了京津冀地区30多家企业,和政府工作人员、企业代表、专家学者等座谈交流,广泛收集各界意见和建议。
通过深入调研,刘瑞领委员发现,石家庄国际陆港不仅地理位置优越,更蕴藏着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2024年,石家庄国际陆港开行中欧班列839列,货值超百亿元,稳居京津冀地区首位。”刘瑞领委员说。但他同时也注意到,由于集结中心起步晚、家底薄,在区域协同联动、基础设施建设、班列运力提升等方面仍面临瓶颈,成为进一步做大做强、提升质效的制约因素。
持续完善陆港基础设施,推动开行计划、铁路车板等资源向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倾斜……刘瑞领委员告诉记者,他要抓紧把这些调研中收集来的好建议梳理出来,把来自基层一线的声音带到北京去,助力提升中欧班列(石家庄)集结中心带动能力。
【委员心声】
今年我将建议构建京津冀地区中欧班列协同运营机制,通过“干支结合、枢纽集散”模式,全面提升班列运行组织及与各地产业发展之间的联动效率,增强京津冀区域中欧班列整体发展协同力、竞争力。
【记者手记】
如何把履行岗位职责和政协委员责任有效结合起来?刘瑞领委员的履职故事给了我们启示。在调研过程中,他既以物流业工作者的专业视角解剖发展梗阻,又以政协委员的担当为中欧班列(石家庄)集结中心建言献策,交出了一份让自己满意的履职答卷。
刘瑞领委员推动的不仅是交通枢纽的整合,也是区域协同发展的破题。正如他所说,“以通道促贸易,以贸易聚产业”。这支满载货物的钢铁驼队,是中国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写照。(记者周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