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数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黄牛遍地犁。”

今天入八九。“七九河开,八九雁来。”这句谚语所描绘的景象,预示着‌春季‌的到来。也可以说七九天的冰河与八九的大雁,是春天的预言。每到八九时间左右,大雁们好像自带导航,不管南北,它们就从南方飞回北方,仿佛是对着大自然的召唤出发,万物也开始进入“春日模式”。冰雪融化,水流开始欢腾;



也另有“八九燕来”的说法。“这里的‘燕’指家燕,它常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用泥做巢,体型小巧,两翅尖长,尾羽平展时呈叉状。一般情况下,燕子北归比大雁晚些,往往在3月下旬到4月初。所以从准确的角度讲,‘八九雁来’更贴切一些。”



一九二九不出手。一九、二九冷到不敢把手露在外面。画中的“一九”是古风男孩平平的“九九消寒图”,一幅双钩描红书法“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均为繁体字,九字每字九划共九九八十一划,从冬至开始每天按照笔画顺序填充一个笔画,每过一九填充好一个字,直到九九之后春回大地,一幅九九消寒图才算大功告成。一九,描红一笔。



画中古风女孩蓝蓝采用梅花图式的形式,也叫画九。画九就是从冬至这天起,画一枝素梅,枝上画梅花九朵,每朵梅花九个花瓣,共八十一瓣,代表“数九天”的八十一天,每朵花代表一个“九”,每瓣代表一天,每过一天就用颜色染上一瓣,染完九瓣,就过了一个“九”,九朵染完,就出了“九”,九尽春深,也有不用颜色染而直接在花瓣上用文字和符号注明阴晴雨雪的。



三九四九冰上走。三九、四九到了一年最冷的时候,河面结冰,厚实得可以支撑行人在上面走动。九九歌是中国传统农民歌谣。别名“数九”又称“冬九九”,是中国冬季一种民间节气。民间有很多种流传版本,各个地区的版本不大相同。远在公元前的春秋战国时代,九九歌就已经被人们广泛使用。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五九、六九天气开始回暖,可以沿着河边看到杨柳生长。最初的九九歌是从“九九八十一”起到“二二如四”止,共36句。大约在公元十三、十四世纪,九九歌的顺序才变成和现在所用的一样。



“九九消寒图”是中国北方文人根据数九方法绘制的图。数九方法在我国民间口口相传,有历史,乏记载,至于起源何时,没有确切的资料。九九消寒图兴起时期为明代,是文字式、圆圈式、梅花图式的形式。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