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微言轻,在这个信息泛滥的时代,一句话就足以毁掉一个人的一生。
曾经电视台里的天才少女方静,原本前途无量,却在2009年时被谣言扯下神坛,至此人生轨迹彻底被改变,事业与声誉一夜皆失,44岁时因病离世。
她的离世,为这场无厘头的舆论风暴画上句号,再回忆起她时,人们的口中只剩一声叹息。
那一年究竟发生了什么?当年造谣的“真凶”出面道歉了吗?
文章引发事端,舆论导致网暴
作为央视著名的主持人,他们在人们的心中有着很高的地位,因此从职业修养到言行举止,他们要比寻常主持人做的更好,一点差池就可能致使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崩塌。
2009年6月9日,一篇名为《考试作弊已实现了现代化》的文章改变了方静的人生,该文章是前央视主持人周亿军所写,文中多处暗示方静是间谍,主持《防务新观察》就是为了窃取机密,并于5月12日被逮捕。
这篇文章在网络上广为流传,几天之内热度翻倍,而方静作为该事件的主人公,自然也无法脱身,众多网友已经接受并认为方静“间谍”的身份,认为她去美国福克斯电视台和在哈弗大学进修的时候就是在接受训练。
网络上甚至有造谣称方静的男朋友也是间谍,因为他在台湾服兵役就将其与台湾情报部门扯上关系,许多没有关系的事情被网友脑补得愈发不可收拾。
这事很快惊动了相关部门,不得不组织调查事情的真相。方静的家庭、银行账户、转账记录以及社交账号都被反复排查,连方静的家人朋友都未能幸免。
在这种个人隐私和生活都在高度监视的情况下,方静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然而这还没有完,由于外界已经流传出“方静是间谍”的谣言,许多人对方静展开人身攻击甚至是死亡恐吓,给方静的精神带来重创。
在真相没有出来之前,所有人都化身正义用自己的方法去惩戒所谓的罪人。可是,经过诸多调查和取证,最终无法证明方静是间谍。
11日,方静受不了网络上对于自己的造谣,开通个人博客为自己澄清正名,很多同事也纷纷站出来帮助方静解释,终于让舆论的风波不再继续扩散。
而这件事背后的始作俑者周亿军也在压力之下出面道歉,可说出去的话如覆水难收,造成的影响也不会因此而消散,方静的生活仍在受此而潜移默化的改变。
事业一蹶不振,独自走向绝路
6月14日,周亿军删除了那争议性较大的文章,方静也重新回到电视台主持《世界周刊》节目,但网友对周亿军的道歉并不买账,认为他态度不够诚恳,缺乏诚意。
可就算是捅出这么大篓子,周亿军仍继续在北京大学担任教授,时不时还出现在荧屏上。
反观方静,在短暂的复工之后就因为观众的质疑而转向幕后,从此很少在公众面前出现。2015年,方静在俄罗斯阅兵上露面,那时人们还没有意识到这是方静最后一次出现在镜头前。
“间谍”一事让方静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各种污蔑和骂名铺天盖地而来,这是方静职业生涯之中前所未有的。
她的精神饱受折磨,肉体也被病魔缠身,在得知自己得了癌症之后,她的身体状况日益下降。
方静没有将该消息公之于众,而是自己默默与病魔抗争,可惜奇迹并没有在她身上出现。
2015年,年仅44岁的方静在台湾一家医院去世,她突然的离世让很多人都无法接受,看着昔日的同事、亲朋好友都发文哀悼,网友才意识到曾经的央视名嘴真的离我们而去。
可即使这样,网络上对她的猜忌仍未散去,有人怀疑她是“诈死”吸人眼球,这些冰冷的文字将人们的思绪拉回那个夏季。
那时方静也是受众人猜忌被迫离开岗位,这最终就是一场网暴的狂欢,如果没有发生那些事,至少方静可以简单快乐的走完她的后半生。
用努力铺成成功路
方静说不上是天赋异禀,但至少聪明伶俐,从小悟性高,学东西很快,尤其是在声乐方面,方静信手拈来。她的父母也极力支持她学习艺术,还让她拜郭兰英为师,学习民歌。
谈起方静,郭兰英这样评价“耐得住性子、吃得了苦”,在郭兰英眼中,方静不同于寻常的孩子,是将来能成大器之才。但方静却没有跟随师父发展音乐,而是转而考取北京广播学校的主持人专业学习播音。
大学四年间,方静从未有过一丝懈怠,她几乎封闭所有娱乐活动,用后天的努力来补足先天的不足,凭借着这股踏实肯学的劲,年仅23岁的方静就进入央视,成为大众喜爱的主持人。
她主持的第一个节目就是《中国新闻》,她非常珍视这次机会,台下百般练习,在镜头前把每一句话都说的清晰漂亮。
1996年,方静考取北京大学研究生院,进修社会学,也开始主持更多的节目,迎来事业的上升期。
1997年是方静事业的巅峰,香港回归祖国,方静在直播间一连工作72小时,在这三天三夜的时间里,方静凭借自己出色的职业素养,没有一丝差错。
2002年,方静来到美国担任哈佛大学的学者,之后回国她开始主持《防务新观察》。
这是军事类型的节目,为了能够更好的完成工作,方静自发学习军事知识,她主持的节目也因其雄厚的功底而备受人们喜爱。
原本《防务新观察》应该是方静进步的阶梯,却不曾想后面发生那样的事,白白葬送了方静的前程,让人唏嘘不已。
结语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四月寒,普通的一句话尚且如此,更何况是铺天盖地的网络暴力,受害者失去工作退到幕后,施暴者毫无影响高坐高台,这又是何其讽刺的结局?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