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蛉科—幻蛉亚科
真核生物域
动物界
真后生动物亚界
蜕皮动物总门
节肢动物门
六足亚门
昆虫纲
有翅亚纲
新翅下纲
脉翅目
草蛉亚目
草蛉总科
草蛉科
幻蛉亚科
幻蛉亚科(学名:Nothochrysinae)是属于草蛉科下的一个亚科。
1.形态特征
小到大型种类;头窄长,复眼小;触角短于前翅,鞭节各节长为宽的2倍多,每节毛圈5—6个;爪基部不弯曲。前翅窄长,前缘区窄;内中室形状多变;Psm短,与内阶脉合并;阶脉2组或3组,少数为多组;轭叶宽大;腹部较短粗,雄虫第8、9腹板合并,雌虫臀板不与第Ⅸ背板合并。
雄性外生殖器缺殖弧梁、殖下片及生殖毛,殖弧叶及内突发达。雌虫亚生殖板与草蛉亚科接近,但贮精囊膜突极短。
2.分布范围
非洲区、西古北区、西新北区、澳洲区。
3.幻草蛉属
幻草蛉属(学名:Nothochrysa),幻蛉亚科的一个属。
(1)形态特征
中到大型种类;体褐色,头部无斑或在头顶及额区具黑色宽带;上颚宽大,不对称;触角短于前翅,鞭节各节长是宽的3倍,每节5—6个毛圈。前胸背板侧缘具斑或整个黑色,中、后胸背板黑褐色或具斑;组无斑,爪基部膨大或不膨大。翅较长,前缘区基部窄;内中室四边形,阶脉2组,内阶脉与Psm相接,外阶脉与Psc相接;1A分岔。腹部褐色,毛长;雄虫臀板及第8+9腹板宽阔,接近三角形;雌虫第Ⅷ背板短小。
雄性外生殖器缺殖弧梁、殖下片及中片;殖弧叶弧形,内突小,三角形;雌性外生殖器亚生殖板无柄,贮精囊囊体腹痕发达,导卵管长,膜突缺。
(2)分布范围
全北区。
(3)中华幻草蛉
中华幻草蛉(学名:Nothochrysa sinica)为草蛉科华草蛉属下一动物种,中国特有种。
①形态特征
体长12—14mm,前翅长20--23mm,后翅长20-21mm。
头部橙黄色,无斑;触角是前翅长的2/3,第1—2节橙黄色,余黑褐色。前胸背板两侧各具1条纵斑纹,中、后胸盾片两侧各具1黑斑。翅透明,翅痣狭长,除纵脉多为黄绿色外,横脉均黑色,Psc基半端及1A、2A的一部分为黄褐色;内中室四边形,有的个体为三角形,阶脉两组。后翅脉的颜色基本与前翅同。足黄褐色,跗节褐色。腹部黑褐色,第7背板长于第8背板。雌虫亚生殖板底缘平直,顶端具宽大的凹刻;贮精囊囊体扁窄,膜突小,半圆形)。
②分布范围
国内分布:陕西、甘肃、宁夏、湖北。
4.华草蛉属
华草蛉属(学名:Sinochrysa),幻蛉亚科的一个属。
(1)形态特征
头部长大于宽,头顶台升,复眼小,颊狭长,额唇基沟拱弯,前幕骨陷大,触角粗,短于前翅。前胸宽于头部,翅短阔、卵形;前翅具翅轭,缺翅痣,前缘域宽,亚缘域横脉基部一条位于MP基部,端半有数条横脉,内中室四边形,其上边有一条横脉与Rs+MA相连,阶脉2组,内组不与伪中脉Psm相接,外组与翅外缘平行,肘脉的分岔点位于第一条中横脉1m的内侧,臀脉1A分岔,3A不达翅缘,由长横脉与2A相连;后翅有翅缰,翅痣小而微弱;足的爪基部具附齿。腹部中段粗大,雄虫腹端臀板与第9背板愈合,腹板8与9愈合,具极发达的单一阳基侧突伸出体外;雌虫腹端臀板与第9背板愈合,贮精囊粗大,由交配囊覆盖。
(2)分布范围
中国。
(2)横断华草蛉
横断华草蛉(学名:Sinochrysa hengduana)是草蛉科华草蛉属的一种动物。
①形态特征
体长6~8mm,前翅长9~10mm,后翅长8~9mm。体色暗绿。疏生黑毛,毛基部具黑点,微毛为淡色。头长于宽,复眼小而圆突;触角黄褐,长为前翅的2/3,较粗;颚须与唇须均为黑色,节间色淡;两颊各一黑纵条斑,头顶1对远离的黑色刚毛,触角间具“人”字形黑褐斑。前胸方形,比头宽;中后胸粗壮。足端的1对爪基部具宽齿。翅短阔呈卵形,前翅缺痣,前缘域宽大,内中室四边形,上边有1条横脉与Rs+MA相连;阶脉2组,内组不与伪中脉(Psm)相接,外组与翅外缘靠近且平行;Cu分叉点位于第1条中横脉的内侧,臀脉1A分叉,3A不达翅缘,由长横脉与2A相连;翅基具翅轭。后翅有翅缰,翅痣小而弱。翅透明,脉绿色,脉上具黑毛。腹部中段粗大,雄臀板与第9背板愈合,腹板8~9愈合,末端有翻卷的厚边,由膜与向外突伸的1条狭长的阳基侧突相连,基顶端呈双尖。雌臀板与第9背板愈合成一长块,臀胝卵圆,生殖瓣狭长,亚生殖板较小,黄褐色。为幻草蛉亚科Nothochrysinae极珍稀的特有属种。
②分布范围
四川、云南、西藏。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地球生物与人类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