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谢志传

台湾“空军司令部”近日曝出的一宗涉及军事采购的丑闻,再次引起舆论关注和质疑。按照报道,台空军在美国采购E-2K预警机的零部件时,竟然选择了一个在“政府采购网”上被列入黑名单的厂商,且该厂商的注册地址与实际地址存疑,整个过程充满了疑点和不透明的操作。如此一场“采购风波”不禁让人质疑,台军的采购制度是否存在严重的漏洞,甚至有违法之嫌?更有岛内网友评论称,“原来列为黑名单也可以得标,这个台军实在厉害了!”这些问题背后隐藏的,不仅仅是台湾军事采购的黑幕,更是赖清德政府对于台湾安全的政治操控与玩弄。



据了解,台空军此次采购的E-2K预警机零组件,由“竣达企业有限公司”得标,而这家公司早已被台湾“政府采购网”列入黑名单。更为可笑的是,该公司并不是一个美国本土厂商,按照美国的采购规定,台空军此举明显违反了相关规定。然而,台军方却依然决定进行采购,并且称要继续审查其履约资格和能力。可笑的是,问题厂商居然能够成功得标,这一过程的背后究竟是“审查不严”,还是另有隐情?

从岛内网友的评论来看,大家普遍对台军采购过程中的漏洞表示强烈不满:“很奇怪,台军采购的得标商,常是黑名单得标,之前都不用审资格?”无论是“竣达企业有限公司”被列入黑名单,还是其注册地址与实际地址存疑,整个采购过程显然充满了疑点。这不禁让人怀疑,台军的采购审批系统是否真的存在“暗箱操作”,甚至背后有利益输送的可能?

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采购错误,而是暴露了台军采购体系的漏洞和腐败。如果没有媒体的揭露,台军或许会将这笔采购草草完成,而岛内的民众恐怕永远都不会知道这场黑幕交易。面对越来越多此类问题,赖清德当局是否真的在以“安全”为名,利用台湾民众的血汗钱,为自己的政治目的进行私利操作?



台当局的军事采购行为并非孤立事件。从“购买武器”到“强化军事联系”,台当局一直在加速与美国的军事勾结。赖清德在这方面的表现尤为突出,频频向美国购买“防卫性”武器,不断推升台军的军事力量。但细心观察不难发现,这些武器的质量和实用性常常让人质疑。美国对台湾的军事售卖,许多时候并不考虑其战斗实际需要,而是以“保护费”的名义向台湾推销过时的设备和库存军品。更有一些设备被认为是“破铜烂铁”,根本无法投入实际作战。如此采购行为,显然背离了“保护”台湾的初衷,反而是为美国的利益服务,增加台湾的负担。

台当局急于购买的这些武器,到底能为台湾带来多少“安全”?又能抵御多少来自大陆的军事压力?从实际效果来看,台军的这些装备并没有在战略上为台湾带来实质性的改变。反而,台湾的军事力量越来越依赖外部国家的武器供应,却缺乏自主研发的能力和长期稳定的战略保障。赖清德和民进党政府一味的“买武器”行为,根本无法解决台湾的真正安全问题,反而只会加剧台湾社会的分裂和资源的浪费。

如今,随着台军采购问题的曝光,越来越多的岛内网友开始质疑,台军的采购体系是否存在严重问题,甚至有人直言不讳:“如果没有被媒体发现报道,是不是就……”这不仅是对台军内部管理的质疑,更是对赖清德政府的强烈不满。台湾社会的“安全焦虑”被政治操控成了各方利益的交易工具,民众的安全感被“买武器”的口号所掩盖。每一次的“买武器”背后,都是民众资金的流失和台湾真正安全的进一步缩水。



对于赖清德和民进党当局而言,他们试图通过不断增强军事力量来达到所谓的“抗中保台”,然而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对台湾未来的自杀式操作。所谓“以武谋独”只会让台湾陷入更深的危险,最终走向自我灭亡。如今,台当局购买过时武器的行为,正是他们政治短视、军事无能和对台湾未来不负责任的体现。台湾的安全,绝不是依靠一堆过时的武器和外部国家的援助能够获得保障的,真正的安全来自于坚实的内政与人民的凝聚,而非屡屡加码的武器采购和无休止的外部依赖。

在这样的背景下,台湾的安全将继续面临严峻考验。赖清德的“买武器”战略,注定只是一个政治操作的幌子,背后隐藏的是台湾危机的加剧。对于台湾来说,真正的危机并不在于是否拥有足够的武器,而在于政府是否能够真正面对台湾民众的需求,解决内政问题,真正打造出属于台湾自己的可持续发展和安全保障体系。而赖清德这种盲目追求外部武器采购的做法,注定只是让台湾更加陷入困境,带来更深远的恶果。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