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连串的问题,都是基于一则“据报道”的消息。

文 | 海上客

“关于你提到的媒体有关报道,目前我没有可以提供的信息。”在昨天(2月21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在回答英国路透社记者相关提问时,发言人郭嘉昆如此说道。

1

路透社记者问了些啥?

这其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话题!


威尔逊被拟任为英国驻华大使

路透社记者称:“据报道,英国拟任命彼得·威尔逊为下一任英国驻华大使。彼得·威尔逊会说普通话,他的父亲在香港回归之前曾任香港总督。中方对此有何评论?对中英关系有何期待?”

这一连串的问题,都是基于一则“据报道”的消息。而据谁报道呢?

海叔所见,是中国新闻社在21日早些时候曾报道称,“据路透社20日独家爆料,三名消息人士透露,英国拟任命彼得·威尔逊为下一任驻华大使,预计将在未来几个月内接替现任英国驻华大使吴若兰的工作,帮助重建对华关系”。

很清楚了:

路透社据路透社独家报道,来向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提问。

这或许就是路透社的某种行事风格。


中国新闻社报道截屏

看清信源之后,海叔要说,路透社的这一番炒作,似乎用以在说明英国政府想要“重建对华关系”。

那么,中英关系到底什么情况呢?其实,郭嘉昆讲得挺明白,“当前中英关系呈现改善发展势头,各领域交往合作稳步推进”。他甚至不吝提及“使馆在这一过程当中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

尽管郭嘉昆没有明说是中国驻英大使馆,还是英国驻华大使馆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然而海叔总感觉,其中也有对英国驻华大使馆相关工作之肯定。也就是说,吴若兰女士也有一定向好表现。

也就是说,起码在昨天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并没有批评吴若兰之意。

英国换不换驻华大使,如何换,我们反正目前没得到相关信息。

当然,中英之间的关系,确实有积极变化。

2月中旬,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访问英国,与英国外交大臣拉米举行第十次中英战略对话。海叔得说:

这是中英时隔7年再次举行战略对话;

也是中国外交部长10年来首次正式访问英国。


当地时间2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伦敦同英国外交大臣拉米举行第十次中英战略对话 图:外交部网站

从外交部传出的消息,此访明确了下一步中英双边交往合作的路线图。双方将举行中英能源对话、科技创新合作联委会会议、教育部长磋商,加快筹备举行中英经贸联委会、卫生、产业合作等机制性对话,打造金融服务、清洁能源、人工智能合作亮点,深化全球治理、发展伙伴、应对气变、网络安全等合作。

2

在这样的背景下,路透社既然披露威尔逊拟任驻华大使,还提及他的父亲是前港督卫奕信,那就不妨从这个角度分析一下威尔逊的情况。

首先,威尔逊也好,卫奕信也罢,无非英文翻译成中文时选字不同的结果。其实父子两人的姓氏是一样的。较真点儿看:卫奕信者,较多考虑广东话读音翻译也。略微不那么为人知的是,卫奕信早年自我音译的中文名是魏德巍。而威尔逊则是新华社标准翻译。当然,目前的英国驻华大使吴若兰,并非华人,也不真的是吴氏传人。老外喜欢找一个中国姓氏作为中文名的首字,倒也是过去一些年他们自身一种循例。未来,威尔逊假设真的到北京这座城市,到英国驻华大使馆履新,中文叫个啥,自然该自我研究,加之与中方商榷一番。


前港督卫奕信

其次,别看他父亲曾任港督,但相关报道称,威尔逊的普通话水平相当了得。反正一般与人对话,在听说方面没什么问题。海叔更要说,威尔逊之父卫奕信曾于上世纪80年代负责与中方起草《中英联合声明》,后来又在中英联合联络小组中担任首任英方首席代表。

1986年12月,时任香港总督尤德爵士突然逝世,英国政府遂决定以卫奕信接任港督。卫奕信于1992年7月卸任港督,在离任前不久他获英廷册封为终身贵族。

从卫奕信履历可见,当年其在香港,当然代表英国,以及代表港英当局做事。而香港日后出现的一些矛盾,不少恰恰是上世纪80年代英方有所埋下。在此不赘述。

再次,还要看到,威尔逊曾担任过英国前首相鲍里斯·约翰逊的首席私人秘书。当然他还曾出任英国驻荷兰大使、巴西大使。换言之,他在英国政界应该有些人脉,这人脉还不只其父传下来,还有他本人的积累。同时,他也有担任外交官的经验。以此假设来出任驻华大使,海叔相信他的相关经验能够派上一些用处。更需要提醒他的反倒是在对华外交的根本理念上,该放弃曾经的殖民者心态、发达国家对东方弱国之心态等等。平等外交,共谋发展才应该是中英关系的主旋律。

3


大湾区之声报道截屏

既然威尔逊的父亲担任过港督,在此也不妨说说香港问题。

据@大湾区之声 消息,反中乱港组织香港民主党于2月20日宣布解散,将通过成立小组跟进未来解散及清盘安排。

这显示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自2019年“修例风波”后,在中央出手后由乱到治,由初步之治,到深化之治,更好地践行“一国两制”。

这样的情况下,作为英国驻华大使该明白,自己该做一些有利于改善英中关系之事,少做、不做不利于改善英中关系之事。这才是正道!

在国际格局演进中,在亚欧大陆东部的中国,和在亚欧大陆西侧的英国,还是那句话,该求同存异,才有未来!

版权说明

新民周刊所有平台稿件, 未经正式授权一律不得转载、出版、改编,或进行与新民周刊版权相关的其他行为,违者必究!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