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是,双方都认为自己占了个大便宜,生怕对方反悔,签完赶紧撤!
1987年的一个夜晚,沙特亲王攥着连夜拟好的合同,额头上的汗珠在谈判桌的顶灯下泛着微光。
他刚用35亿美元买下35枚东风-3导弹,此刻却生怕中国人突然反悔,连中方递来的普洱茶都没敢多喝一口。
而隔壁会议室里,中方生怕沙特人发现人民币和美元的汇率差——毕竟这单生意抵得上当时中国全年外汇储备的1.75倍。
故事得从波斯湾飘来的硝烟说起。那年头沙特就像抱着金砖走夜路的书生,西边是以色列战机呼啸而过的领空,东边是伊朗快艇劫掠商船的波斯湾,北边还有两伊战争的火光把沙漠夜空映得通红。
沙特王室在利雅得王宫开会时,侍卫们甚至要把防弹钢板架在落地窗前。
美国军火商叼着雪茄把玩着F-15模型时,沙特使者正在华盛顿吃闭门羹。白宫官员甩来的文件上赫然写着:“中程导弹不得流入中东”——谁让以色列是美国的眼珠子呢?
转身离去的沙特人攥紧了头巾,他们忽然想起,地球另一端的红色中国,刚在联合国恢复席位时自己投过反对票。
北京初春的谈判桌上飘着微妙的气氛。中方原定一枚导弹卖一千万人民币,但考虑到沙特富贵逼人,决定提价到一亿人民币——想着反正对方要砍价。
于是中方代表伸出了一根手指,这根手指在沙特人眼里幻化成阿拉伯数字后的九个零。
当听到“一亿美元”的报价时,亲王差点打翻面前的青花瓷盖碗——国王给他的心理价位是每枚2.3亿美元!这个沙漠王国第一次体会到“砍价反被降价”的惊喜,就像在麦加集市遇到不会做生意的老实商人。
亲王当即敲定:“我要35枚!”
导弹试射那天,戈壁滩上的东风-3喷出百米尾焰,沙砾在冲击波中跳起死亡之舞。亲王望远镜后的瞳孔猛然收缩,他终于明白什么叫“真理只在射程之内”。
后来运抵沙特的导弹甚至不用出鞘,光是阅兵式上缓缓驶过的运输车,就让科威特边境的十万伊军连夜后撤了三十里。
如今那些涂着沙漠迷彩的东风-3依然静立在发射井里,像沉睡的骆驼。
有人替沙特算账:35亿美元买36根“大炮仗”(中国附赠1枚),平均每天烧掉30万美元却从未发射。
但看看闪烁的霓虹,想想波斯湾油轮畅通的航道,这笔买卖到底值不值?
沙漠里的贝都因人会说:能让豺狼整夜蹲在帐篷外却不敢掀帘子,再贵的猎枪都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