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村夫
在城市的喧嚣中,杨光的生活一帆风顺。身为一家知名企业的项目经理,他每天周旋于各种会议和商务应酬之中,忙碌而充实。然而,一天晩上,一通电话打破了他生活的平静。电话那头是父亲沉重的声音,村里的情况愈发严重,农田荒废,年轻人外出打工,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越来越多,村子正在走向衰落。
挂断电话,杨光辗转难眠。那个承载着他童年欢乐与梦想的村庄,此刻在脑海中愈发清晰。他想起了村头的老槐树,夏日里在树下听老人讲故事的时光;想起了和小伙伴们在田野里奔跑嬉戏,追逐着彩色的蝴蝶。那些美好的回忆,如同璀璨的星辰,在他心中闪耀。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国之根本在农业。俗话说:“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那片生我养我的地方,正在受到无情地摧残。家乡落难,我的根在那里,在外游子且能袖手旁观。
第二天,杨光毅然决然地辞去了工作,踏上了归乡的路途。当他再次踏入那片熟悉的土地,眼前的景象却让他心头一震。曾经肥沃的田野杂草丛生,村里的房屋大多破旧不堪,路上行人寥寥无几,只剩下一些老人和孩子,眼神中透着迷茫与无奈。
杨光没有被眼前的困难吓倒,他决心要用自己的努力改变这里的一切。他召集村里人,开了一场充满激情的动员会。然而,迎接他的却是质疑和嘲笑。“就凭你?能有什么办法让咱这穷村子变好?”“别折腾了,还是出去打工实在。”面对这些质疑,杨光没有退缩,耐心地向大家讲述着自己的计划,描绘着未来乡村的美好蓝图。终于,几个年轻人被他的真诚和决心打动,愿意和他一起尝试。
杨光首先想到的是利用村里的自然资源发展生态农业。他带领大家开垦荒地,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种植有机蔬菜和水果。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遇到了无数的困难。资金短缺,技术难题,市场销售渠道不畅……每一个问题都像一座大山,横亘在他们面前。但是,杨光和他的伙伴们没有放弃,他们四处奔波寻找投资,向农业专家请教,通过互联网开拓销售渠道。
经过一年的努力,他们的有机农产品终于获得了市场的认可,订单似雪片飞来。村里的经济逐渐有了起色,外出的年轻人也开始陆续回到家乡。看着村里的变化,杨光并没有满足,他知道,要想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还需要做很多的事情。
杨光开始着手改善村里的基础设施,修建道路、桥梁,安装路灯。他还利用村里的传统文化,发展乡村旅游。在他的努力下,发挥非遗物质文化遗产的优势,建起了民俗博物馆、农家乐,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每到节假日,村里热闹非凡,充满了欢声笑语。
在这个过程中,杨光也收获了爱情。林兰是一位从城里来的支教老师,她被杨光的热情和担当所吸引,两人一起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他们的爱情,如同春日里的花朵,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绽放。
如今,当你走进这个小山村,你会看到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田野里,是郁郁葱葱的农作物;村子里,是崭新的房屋和欢乐的游客。孩子们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读书,老人在公园里悠闲地散步。杨光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乡村振兴的梦想,让这个曾经衰败的山村,重新焕发出了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