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火开局,风光无限

在 2025 年的影视市场中,《难哄》这部由哇唧唧哇和优酷联合出品,瞿友宁执导,白敬亭、章若楠领衔主演,改编自晋江作者竹已同名小说的都市爱情剧,自 2 月 18 日上线优酷平台后,迅速在影视市场掀起了一阵狂热的追剧浪潮。

《难哄》首播当日,热度便呈现出惊人的飙升态势,开播 1 小时热度就突破 7000,开播 4 小时,就登上全网热度榜首。在短时间内,该剧热度值更是迅速破万,成功跻身优酷平台热播剧集前列,成为 2025 年开年当之无愧的爆款剧集。其火爆程度不仅体现在平台热度数据上,还直观地反映在平台下载量的激增上。据国内知名移动应用数据分析平台七麦数据显示,《难哄》上线第二天,即 2 月 19 日,优酷 App 在 iPhone 端的下载量较剧集上线前大涨近 200% ,在娱乐榜单上的排名也显著攀升。这一数据增长无疑证明了《难哄》的强大吸引力和市场号召力,让整个影视行业都为之侧目。

不仅如此,《难哄》在多平台数据表现同样十分亮眼,位列灯塔全网剧集正片播放量日榜 TOP1,以及猫眼、抖音等平台全网剧集热度榜 TOP1。社交媒体上,相关话题更是持续霸榜热搜,阅读量与讨论量居高不下。“白敬亭双开门”“国产剧终于有真正的出租屋了”“嘉许哥想你了” 等词条频繁出现在大众视野,引发了网友们的热烈讨论与分享。观众们被剧中桑延(白敬亭饰)和温以凡(章若楠饰)之间因误会错过,阔别九年后再度重逢并重新找回爱情勇气的故事深深吸引,沉浸在两人甜蜜又曲折的爱情故事之中。

从开播前站内预约量超 790 万,创优酷剧集现偶题材预约量新纪录,到播出后热度持续高涨,《难哄》的爆火似乎是水到渠成。其成功不仅得益于原著小说本身在网络上积攒的超高人气和庞大粉丝基础,主演白敬亭和章若楠的高颜值组合以及出色演技,也为剧集吸引了大量关注。白敬亭凭借过往作品积累的高人气和对角色的精准演绎,将桑延外表高冷、内心深情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章若楠则以清新甜美的形象和细腻的表演,完美诠释了温以凡温柔坚韧的性格特点。两人之间自然流畅的化学反应,让观众们嗑 CP 嗑得欲罢不能。此外,导演瞿友宁的精心执导以及制作团队在剧情改编、场景搭建、服化道等方面的用心,都为《难哄》的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

下架风波,舆论哗然

然而,就在《难哄》热度如日中天之时,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波却让这部剧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2 月 21 日,该剧多个相关话题如 “# 难哄删除争议镜头 #”“# 难哄 恶趣味 #”“# 难哄 9 集 6 次性骚扰 #” 等迅速登上热搜,一时间,网友们的讨论声铺天盖地,将《难哄》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众多网友指出,在《难哄》短短 9 集的剧情中,女主温以凡竟频繁遭遇性骚扰,包括职场骚扰、合租室友侵犯、街头暴露狂等,这种高频率的情节设置让观众感到极度不适。有网友直言:“这不是在拍电视剧,是在拍女性的噩梦吧!短短几集就有这么多次性骚扰,看得人心里发怵。” 还有网友表示:“每看一集都提心吊胆,生怕女主又遇到危险,这种密集的骚扰情节真的太压抑了。”

更让网友们愤怒的是,女主在被骚扰后,竟然还去安慰犯罪者家属,这种 “圣母” 式的行为被指严重损害了观众的观剧体验,并传递了错误的价值观。“女主被伤害了还要去安慰加害者,这是什么逻辑?这不是在教受害者忍气吞声吗?” 一位网友在社交媒体上愤怒地留言道。许多网友认为,这种剧情安排不仅不符合现实逻辑,还似乎在暗示受害者应该宽容和原谅施害者,是对性骚扰受害者的二次伤害。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呼吁下架《难哄》的声音此起彼伏,众多网友联合发声,要求平台对该剧内容导向进行彻查 ,“价值观歪了就该下架,不能让这种剧毒害观众!” 这样的评论随处可见,表达了网友们对该剧错误价值观的强烈不满和抵制态度。

魔改剧情,口碑崩塌

(一)人设崩塌,形象不符

人设崩塌是《难哄》被观众诟病的一大关键因素,尤其是女主温以凡的人设,与原著相比可谓是天差地别,让原著粉丝们大失所望。在原著中,温以凡是一个极具魅力的女性形象,她外貌艳丽,有着让人过目难忘的惊艳长相,“极为艳丽的五官,漂亮都能抢走所有人的注意力,完全挪不开眼。是第一眼惊艳,第二眼仍然觉得惊艳的长相” ,她的美不是那种柔和的、没有攻击性的美,而是带着一种独特的风情,眼尾微微上挑,一举一动都散发着迷人的魅力。这种外貌设定与她的性格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她性格温柔坚韧,面对生活的种种挫折与困境,始终保持着内心的坚定,有着自己独立的思考和判断,在爱情中也不是那种被动等待拯救的角色,而是与男主桑延相互扶持,共同成长。

然而,剧版中的温以凡由章若楠饰演,章若楠本人气质温软,长相属于氧气感较重的初恋系美女,她的形象和气质与原著中明艳大气、极具攻击性的温以凡相去甚远。这种外貌上的巨大差异,让观众在观看时很难将她代入到原著角色中,仿佛看到的是一个全新的、与原著毫无关联的人物。不仅如此,剧版在温以凡的性格塑造上也出现了严重的偏差。剧中的温以凡被刻画得时常丧且无助,遇事无脑冲动,原本在原著中坚强独立的她,在剧中却变成了一个总是需要男主桑延来拯救的柔弱女子。比如在面对一些危险和困难时,她的反应不是冷静思考、积极应对,而是一味地陷入恐惧和无助之中,等待桑延的出现。这种性格上的改变,不仅削弱了温以凡这个角色的魅力,也让整个剧情的发展变得缺乏合理性和逻辑性。

(二)逻辑混乱,情节悬浮

除了人设崩塌,《难哄》的剧情逻辑也存在着诸多漏洞,情节悬浮,让人看得一头雾水。在剧中,非法经营的夫妻竟然能在大马路上飙车追截电视台记者,这一情节严重违背了现实逻辑。在现实生活中,非法经营的人往往会尽量避免与执法部门或媒体产生冲突,更不可能如此明目张胆地在马路上追截记者,这种情节的设置简直荒谬至极,让人不禁怀疑编剧的脑洞。还有女主温以凡的一些行为也让人无法理解,当她被三个大汉追着跑,男主桑延都已经站在面前时,她的第一反应居然不是寻求帮助,而是避开男主跑到别的地方去。这种反应完全不符合一个正常人在遇到危险时的本能反应,也让观众对女主的行为动机感到十分困惑。

类似的逻辑漏洞和悬浮情节在剧中还有很多,比如女主在遭遇多次性骚扰和危险后,却依然不选择搬家,继续住在那个充满危险的出租屋里;男主在一些关键时刻的行为也缺乏合理的动机和解释,只是为了推动剧情的发展而强行做出一些不符合人物性格的举动。这些问题的存在,让整个剧情显得十分生硬和不真实,观众在观看时很难沉浸其中,无法与角色产生情感共鸣。剧情逻辑的混乱和情节的悬浮,严重影响了剧集的质量,也让观众对这部剧的评价一落千丈。

敏感情节,引发众怒

(一)密集骚扰,过度呈现

在《难哄》中,女主温以凡的遭遇堪称一场 “性骚扰噩梦”。从剧集开篇,观众就被带入了一个充满危险与恐惧的世界,女主仿佛置身于一个性骚扰的漩涡之中,难以逃脱。在短短 9 集的剧情里,她竟遭遇了多达 6 次性骚扰,这种高频率的情节设置,让观众在观看时感到无比压抑和窒息。

在合租的环境中,女主就遭遇了多次危机。洗澡时被偷窥,那种毫无隐私可言的惊恐与愤怒,让观众感同身受;险遭有妻女的邻居暴力猥亵,更是将危险直接推到了女主面前。每一次的遭遇,都让女主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也让观众的心始终悬在嗓子眼。职场上,上司借工作之名进行言语和肢体上的骚扰,利用职权之便对女主进行侵犯,这种职场性骚扰不仅是对女主个人的伤害,更是对职场公平和正义的践踏。而在独行时,女主还会突遇全裸暴露狂,这种惊悚的场景,让女主陷入了极度的恐惧之中,也让观众看得胆战心惊。

平均每 1.5 集就会出现一次性骚扰情节,这样的剧情密度实在是让人咋舌。这种过度呈现性骚扰情节的做法,无疑将剧情推向了一个极端。观众在观看时,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压迫着,无法喘息。每一次女主遭遇危险,观众都在期待她能够摆脱困境,然而接踵而至的骚扰却让观众的希望一次次落空。这种密集的创伤叙事,缺乏必要的心理重建过程,很容易导致观众产生替代性创伤,尤其是对女性群体造成心理压迫。许多女性观众在观看后表示,看到女主的遭遇,就仿佛看到了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可能面临的危险,内心充满了焦虑和恐惧 。这种负面情绪的积累,不仅影响了观众的观剧体验,也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一定的伤害。

(二)错误引导,三观不正

如果说密集的性骚扰情节已经让观众难以忍受,那么女主在剧中的 “圣母” 行为则更是引发了众怒。在现实生活中,当女性遭遇性骚扰后,内心往往会充满恐惧、愤怒和委屈,她们最需要的是他人的理解、支持和帮助,而不是去同情加害者。然而,在《难哄》中,女主的行为却完全违背了正常人的情感反应。在遭遇性骚扰后,她不仅没有表现出应有的愤怒和反抗,反而还去安慰犯罪者的家属,这种 “圣母” 式的行为让观众感到无法理解和接受。

有网友愤怒地表示:“女主被伤害了,为什么还要去安慰伤害她的人?这是什么逻辑?这不是在教受害者忍气吞声吗?” 这种剧情设置,无疑是在向观众传递一种错误的价值观,似乎在暗示受害者应该宽容和原谅施害者,而这无疑是对受害者的二次伤害。在反对者看来,这种错误的价值观传递,不仅会影响观众对剧情的理解和感受,还可能对社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性骚扰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需要我们严肃对待,而影视作品作为一种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文化产品,更应该承担起社会责任,传递正确的价值观 。然而,《难哄》却在这方面出现了严重的偏差,将受害者的痛苦和困境当成了一种 “娱乐元素”,这种做法实在是令人失望和愤怒。

剧方反应,治标不治本

面对汹涌而来的舆论压力,剧方迅速做出了反应,火速删除了那些备受争议的镜头,试图以此来平息网友们的愤怒。然而,这种做法仅仅只是一种表面上的应对措施,就像是在熊熊燃烧的大火上泼了一盆冷水,虽然暂时压制住了火势,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根源。

争议镜头的删除,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网友们的视觉冲击,但却无法消除观众们心中对剧情和价值观的质疑。那些已经在观众心中留下的负面印象,并不会因为几个镜头的删除而轻易消失。观众们所关注的,不仅仅是那些被删除的镜头本身,更是整个剧情的合理性、角色塑造的逻辑性以及作品所传递的价值观。仅仅删除争议镜头,而不对剧情和价值观进行深入反思和调整,无疑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做法。

从更深层次来看,剧方的这种反应也反映出了他们在创作过程中对剧情合理性和社会责任感的忽视。在影视作品的创作过程中,编剧和导演应该充分考虑到作品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尤其是对于一些敏感话题,如性骚扰等,更应该谨慎处理,避免传递错误的价值观。然而,在《难哄》中,剧方显然没有做到这一点,他们为了追求剧情的戏剧性和话题性,过度呈现性骚扰情节,甚至让女主做出 “圣母” 式的行为,这种做法不仅违背了现实逻辑,也伤害了观众的感情。

对于创作者来说,在面对类似的争议时,不能仅仅满足于表面上的修改,而应该深入反思作品中存在的问题,积极与观众进行沟通和交流,听取观众的意见和建议。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创作出符合观众期望和社会价值观的优秀作品。如果剧方只是一味地回避问题,不愿意正视作品中的缺陷,那么即使暂时平息了这次的争议,也难以避免在未来的创作中再次陷入类似的困境 。

前车之鉴,反思创作

《难哄》的下架并非个例,近年来,影视行业中因剧情和价值观问题引发争议的作品屡见不鲜。《偷偷藏不住》就因女主角 13 岁暗恋男主角,存在早恋倾向,男主还被怀疑有 “恋童” 嫌疑,原著小说的这些雷点在改编成电视剧后被进一步放大。剧中选角与设定不符,饰演初中时期女主角的小演员与男主角年龄差过大,却营造出暧昧氛围,被指可能诱导犯罪 ,《旋风少女》编剧祝明更是呼吁平台下架该剧。

而《我的人间烟火》同样争议不断,剧中不仅有男女主角使用灭火器嬉笑打闹,对灭火器使用方式错误的情节,还有在地震救灾现场女主角判断孕妇死亡后,在废墟中直接实施剖宫产的桥段,被指出判断死亡过于草率,听胎心的做法也违背科学,受到了杭州市卫健委的科普批评。这些情节不仅缺乏科学依据,还误导了观众,让观众对相关知识产生错误认知。

这些作品的共同问题在于,为了追求流量和话题,过度注重剧情的戏剧性和娱乐性,而忽视了作品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价值观引导。在影视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流量固然重要,但它绝不是衡量一部作品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应该在给观众带来娱乐享受的同时,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引导观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影视创作者们需要深刻反思,在创作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剧情的合理性、逻辑性和真实性,避免出现悬浮、不合理的情节。同时,要充分考虑作品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对敏感话题要谨慎处理,不能为了追求热度而突破道德底线和法律红线。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更多既叫好又叫座的优秀作品,推动影视行业的健康发展 。

结语:尊重观众,正常一点

《难哄》的下架风波,或可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影视作品作为一种强大的文化传播载体,承载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在追求流量和话题的同时,绝不能忽视剧情的合理性、角色塑造的逻辑性以及价值观的正确传递。

观众是影视作品的最终评判者,他们的眼睛是雪亮的,对于那些粗制滥造、价值观扭曲的作品,他们会毫不留情地给予批评和抵制。只有真正尊重观众,用心去创作,才能赢得观众的认可和喜爱。

希望影视行业能够从《难哄》的事件中吸取教训,回归创作初心,价值观正常一点,人物角色也能正常一点。以更加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个作品,为观众带来更多有思想深度、有艺术价值、传递正能量的优秀影视作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