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重庆巴南区市民刘云波每天为停车犯愁,下班后在马路边到处找车位。如今,他家附近的鱼洞街道办事处为居民提供共享车位,他下班后将车停到办事处大院内,方便多了。老旧小区"停车难"一直是城市治理的痛点。(2月20日《经济参考报》)

公安部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53亿辆,其中汽车3.53亿辆。但现有车位数量无法满足汽车停放需求,尤其是一些老旧小区,由于前期规划的停车位数量有限,后天新增停车位困难不小,这就造成了停车难。对此,近年来不少城市探索推出"错时共享停车"模式,从实践来看,对于破解"停车难"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错时共享停车主要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居民小区白天开放给上班族,一种是机关单位、企业夜间开放给附近居民。比如,江苏南京实施错时共享停车后,调整开放范围,新增共享泊位5045个。再如,河北石家庄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协调市内各大商圈、医院、小区等,推出1.5万余个共享车位。这些举措充分利用了闲置停车资源,解决了不少车主停车难。

其中党政机关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党政机关大多都有独立院子,一般能在下班后、节假日腾出不少停车位,通过错时共享停车,可解决部分市民的停车难问题。四川都江堰市将包括市委、市政府在内的12家机关事业单位的543个停车位,在节假日错时共享;北京着力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累计新增1万个有偿错时共享车位。

党政机关主动将闲置停车位错时共享,为其他单位打了个"样"。当党政机关发挥带头示范作用,所在地的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其他社会机构等,也会贡献出各自闲置车位方便市民临时停车。如此一来,等于是党政机关激活了错时共享停车的"一池春水",将最大化盘活利用现有停车资源。这既给市民停车带来便利,也是在提升城市形象、优化营商环境。

从实践来看,有的地方错时共享停车是无偿的,特别是政府大院免费停车,既方便了停车,也降低了停车成本,这是值得推广的好模式。有的城市错时共享停车是有偿的,即向车主收取停车费补偿停车场所,但错时共享车位收费标准不高于政府指导价。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停车收费本就属于车辆使用成本,错时共享停车场所的管理与服务,也需要成本。

记者调查显示,在如何找车位方面,多地基于数字化手段,实现共享停车"一键查找",既提升了便利性,也提高了车位利用效率。收费方式包括包月和计次、分时段缴费。各地收费标准因地而异。在管理方面,多地陆续出台规定,要求严格执行错时共享,保障车主权益,效果可期。

为进一步推进错时共享停车,有的城市继续深挖老旧小区周边共享车位资源;有人建议应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有人提出构建智慧停车"一张网",打造智能共享停车位系统。其中,在政策设计上推动、引导党政部门进一步开放车位,并纳入民生实事清单加快推进,也值得采纳。如果通过政策设计让机关大院、机关家属院停车位错位共享,示范效应更显著。

文/冯海宁

供图/视觉中国

编辑/倪家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