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红色记忆”到“自然探索”

侨英街道未保站“童行者”议事团

共同开启家门口的奇妙探索

规划社区旅游路线打卡地图

让我们跟随孩子们的脚步一同探索吧

为激发儿童对社区的热爱与自豪感,培养和鼓励他们的社会参与意识,共同为社区的未来“出谋划策”。近日,侨英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携手兑山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兑’话英雄·‘山’趣探索——儿童议事会活动。



实地探索·记录所见所闻


孩子们满怀激情地踏上了探索兑山社区的旅程,从承载着深厚历史底蕴的文化景点,到洋溢着勃勃生机的自然景观,每一处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李友邦纪念馆”的每一幅画像、每一件展品都默默诉说着兑山社区近代爱国将军英勇抗战的故事,孩子们静静聆听,眼中闪烁着对英雄的敬仰与缅怀。随后,步入了李氏家庙与戏台,这里的一砖一瓦都透露着“李氏”家族的辉煌历程与荣耀传承。




走进兑山森林公园,孩子们穿梭在茂密的树林间,呼吸着清新的空气,突然,一个小朋友好奇问道“咦,为什么有的树有身份证,有的没有啊?”引发了大家的热烈讨论。走到山顶,来到了庄严肃穆的烈士陵园,在这里,他们深刻体会到了革命先烈的伟大精神。


创意碰撞·绘制旅游路线


在随后的集中讨论环节,大家迫不及待展现自己的独到眼光,在地图上兴奋地标注着“特色景点”,分享自己推荐景点的理由。从承载着厚重历史的“红色记忆”线路,到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自然探索”线路,他们推荐的每一个景点都代表着他们独特的看法。


与此同时,为了进一步完善“旅游路线”设计,社工将小朋友们分为“红色记忆”与“自然探索”两个小组,指导大家围绕“创意路线名称设计、路线图的浏览顺序规划、景点推荐理由的阐述以及针对现有景点的优化改造建议”等关键环节展开讨论与绘制。



“红色记忆”小组,孩子们细致规划了路线图的浏览顺序,并且以绘画为主,让红色记忆更加生动、鲜活;“自然探索”小组,小朋友们则充分发挥想象力,为森林公园的每一个景点详细书写景点的魅力之处,此外,他们还针对公园的指示标识、休息区设置等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改造建议。


成果展示·分享创意智慧


在“兑山社区旅游路线设计”这一有意义的议题下,通过小组合作,见证了孩子们精心绘制的路线图的诞生。这些路线图不仅展现了他们对社区的理解与热爱,而且充满了创意与想象力,仿佛一幅幅生动的导游图,引领着我们走进兑山社区的每一个角落。

“红色记忆”小组怎么说:

“我们的路线是‘红色记录’路线:李友邦纪念馆-李氏家庙-兑山森林公园-烈士陵园。在路线优化方面我们觉得李友邦纪念馆可以提升空间的利用,增加红色拓印或者定点拍照处,增加体验感;另外在兑山森林公园可以多一些花、树,路灯可以改造的更加漂亮。”最后还为大家分享了很多社区的美食,如沙茶面、佛跳墙、汉堡、土笋冻、玉米汁、水饺、汤圆等。

“自然探索”小组如何说:

“我们的路线是‘自然探索’路线:兑山森林公园-凉亭休息-烈士纪念碑-兑山小学、篮球场、凉亭休息-李友邦纪念馆、李氏家庙。我们这个路线有很多特别的植物,可以让游览者观察。在路线优化建议方面,兑山森林公园里增设垃圾桶、给更多树贴上‘身份证’并设置一些围栏,这样可以减少不文明的行为,山下的健身器材也换新,让更多人可以锻炼身体。”


来源:集美区民政局,侨英街道未保站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