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
《关于公布省级临床重点专科评审结果的通知》
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
内分泌科、心血管内科
被确认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
学科建设是医院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省级临床重点专科是指经过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评审确认,达到省内同一专业领先水平的专科。此次南医大四附院2个专科入选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医院学科水平将迈上更高台阶,也将为患者提供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内分泌科:多院联动,精准治疗
内分泌科是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常委单位、江苏省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委单位,同时也是全国甲状腺疾病联盟医院和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GCP备案单位。
该科室主要负责内分泌代谢疾病的诊疗工作,采用“双院区联动、专病精细管理”的发展模式。京新院区设有现代化代谢病门诊管理中心,浦园院区则配备了代谢病标准化病房及门诊慢病管理中心。此外,科室还与江苏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建立了深度协作机制,实现专家团队共享,技术规范统一和诊疗路径互通。
京新院区和浦园院区均构建了智慧诊疗体系,配备新一代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双能X线骨密度仪及超声引导甲状腺穿刺平台。科室开设糖尿病专病门诊、高尿酸血症门诊、妊娠内分泌门诊、甲状腺专病门诊、骨质疏松骨痛专病门诊和糖尿病教育门诊等,为患者提供精准的医疗服务。此外,针对罕见疑难病,科室还开展多学科会诊(MDT)模式,实现了江北地区“内分泌疑难病”零转诊的目标。
科室开展了胰岛β细胞功能精准评估、糖尿病免疫分型检测、遗传性肥胖基因筛查等多项特色技术。同时,科室还建立了全院血糖管理平台,联动外科、产科、ICU等多科室,通过数字化管理模式实现跨科协作,为外科加速康复提供保障。
科室现有医生20名,信息高级工程师1名,临床药师1名,临床检验副主任技师1名,教授2名,博导1名,博士7名,硕士14名,高级职称7人。
学科带头人目前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专项《胰岛发育与代谢适应性失衡致胰岛功能障碍的机制研究》,牵头多项科技部重大课题,科研成果发表高质量SCI论文80余篇。团队还获得了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及江苏省和南京市科学技术奖等多项荣誉,科研创新成果加速转化,多项创新技术已纳入诊疗常规,惠及江北地区慢性病患者。
心血管内科:特色医疗,技术领先
心血管内科是南京市胸痛中心、国家标准化心血管与代谢病疾病中心示范单位、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心力衰竭专病医联体、国家标准化肺血管病中心建设单位,以及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分会会员单位。科室拥有三个病区,包括心血管危重症监护室(CCU),设床位65张,现有医护人员48人,其中高级职称12人,博士4人。
科室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方面具有丰富经验,学科带头人拥有万余例以上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经验,科室打造了一批年富力强的冠状动脉介入团队,擅长高危复杂冠心病介入治疗,包括急性大面积心肌梗死、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CTO)、左主干及分叉病变、严重钙化病变、急性慢血流无复流慢血流处理,以及顽固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疑难危重疾病。
科室常规开展常见及复杂心律失常手术,包括快速型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术、缓慢型心律失常的临时及永久起搏器植入术,以及心衰患者的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植入、心肌病室速患者的心脏转复除颤仪(ICD)植入术和心脏收缩期调节器(CCM)等。此外,科室还开展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经皮卵圆孔未闭封堵术、房缺、室缺的介入封堵、经皮左心耳封堵等手术。
科室配备了智慧病房、远程心电监测系统、静脉血栓立体式智慧监测系统、全自动床旁心肌标记物检测仪、移动式脉氧仪、移动式床边超声心动图、主动脉内气囊反搏、体外膜肺氧合(ECMO)、有创及无创呼吸机、血管内超声、光学相关成像仪、多导联电生理记录仪、三维心电标测系统以及四台高端DSA导管室。
科室团队先后获得江北新区新技术引进奖、南京市医工结合重大项目、江苏省卫健委面上项目、南京医科大学发展基金面上项目资助,同时获得发明专利近二十项、软件著作权一项和护理科研项目资助。
近年来,新区不断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持续创新医疗技术、体制机制和人才管理模式,未来将继续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提升科教能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发力,努力为群众提供更优质、更高效的医疗服务,让医疗现代化成果惠及更多百姓。
素材来源 | 卫生健康和民政局、南医大四附院
编辑 | 秦思
发布 | 徐雅莹、吴小荣
审核 | 王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