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曾经的小品笑一年,现在的小品包饺子”,这就是春晚的变化过程,以至于近些年来说起春晚,大家总是嫌弃非常。



至于原因那就是春晚的温情喜剧没有任何笑点,“回回包饺子,次次都一样”,最后再来收割一波眼泪,一顿操作下来,年夜饭吃的都不香了

可是这些温情喜剧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大肆模仿的呢?



这就不得不提到一个曾经的喜剧演员了……

温情小品推手

如果说温情小品的创始人是黄宏,那么温情小品的推手就是贾玲这个喜剧演员。

为什么这么说呢?如果大家翻看2016年9月的《喜剧总动员第一季》就能知道答案了。



当时由贾玲、陈赫共同首演的小品《你好,李焕英》,一经播出就火爆全网,以喜剧开头,以煽情结尾,有多少人因为小品的特殊年代感和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泪流不止,纷纷表示受到了一万点暴击。



然而就是这个小品带来了春晚“温情包饺子的的大结局”,大部分的小品在最后总要拉出来一两个尴尬的泪点进行煽情,让人越看越没劲。

就连赵本山都被这种煽情恶心到了,他说春晚本就是为了逗大家开心,大过年还让人受教育,谁愿意被教育啊?



这话十分不假,赵本山堪称小品界的扛把子,他对于新生代喜剧演员的点评是中肯不失礼貌的,他的失望也就在于小品这一表演节目的传承太断代了,这也是春晚越来越不受欢迎的原因。



演员转型导演

不过贾玲的《你好,李焕英》小品确是一个非常完美的表演,只不过被后来的“东施效颦”给整的有些乌烟瘴气罢了。



也是这个小品的爆火,给了贾玲温情营销的灵感,她说干就干,推掉一系列活动就要往导演的职业上转型。

三年后,《你好,李焕英》正式开拍,5年后,正式被“端上桌”,成了影视里的一颗新星。



在电影里她意外穿回母亲的年轻时代,为了让母亲过上更好的生活选择对的人,闹出了许多笑话,而母亲也一直都知道她是自己的女儿,一直配合她演戏,还有其他情节也让大家忍俊不禁。



但是在电影前面大家笑得多么欢快,后面哭得就有多么惨烈。



当初的那个小品被进行延伸,就连最后的煽情也完整改了过来,那份遗憾直击人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可以说大家都是哭着走出电影院的,这也让不少人质疑煽情的合理性。

贾玲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并不是刻意为了煽情,而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心愿,她要用这部电影,来弥补自己母亲去世的遗憾。



毫无疑问贾玲成功了,好的题材再搭配上声泪俱下的故事,也只有亲身经历的人才懂。

结果不出所料,这部电影揽下了53.13亿票房,全网爆火,而贾玲也成为了单部电影票房最高的女导演,收获了属于自己的荣光。



这份荣耀似乎给了贾玲错觉,让她误以为自己在电影方面的有着极高的天赋,她赶紧趁热打铁,开启了第二部电影的创作。



本以为这又是一部重量级的作品,谁知道上映后却差评如潮。

自我营销大师

贾玲想象中的掌声和鲜花并没有如期到来,第二部的电影不仅消费了《你好,李焕英》粉丝的热情,更是打击到了她个人的口碑。



这部叫做《热辣滚烫》的电影,改编自日本电影《百元之恋》,是讲述一个肥宅女如何逆袭成为拳击手的故事,本来贾玲也只是把自己带入了进去,她以为自己能够翻拍好这部电影,但是没想到却把自己的口碑搭了进去。



大家纷纷表示自己的看法,“翻拍得不明不白,看得人一头雾水。”

该有的情感没有表达出来,该有的正能量还一删再删,妥妥削减成了“胖妹减肥大戏”,这也不怪观众吐槽了。



更令人诟病的是贾玲的营销手段,让人一度质疑其是不是为了“捞金割韭菜”。



她不仅利用人们对于《你好,李焕英》的感动来消费,而且还制造各种云里雾里的悬念,什么“贾玲瘦下100斤”啦、什么“张小斐饰演贾玲”啦,吸引了一众网友的关注。

然后减肥成功的贾玲还把自己藏起来,从而利用观众对她身材的好奇把观众骗到电影院,更甚至花重金买下一大批热搜来借势,种种行为令人难以接受。



贾玲无疑走上了弯路,要知道《你好,李焕英》的成功是借了她个人的真实生活经历,这才引发了观众的共鸣,再经由整体团队精心打磨五年才搬上荧幕,而《热辣滚烫》仅仅买下一个版权改了一通就拿了出来,不仅制作成本低,而且制作时间也短,可以看出已经偏离了拍电影的初心。

随着越来越多人贡献了票房,对贾玲的批评和质疑也就多了起来。



忘记转型的初心,再加上过度的营销,大家越来越不喜欢这个瘦下来的她,纷纷怒斥贾玲把自己的路走窄了。

破釜沉舟向过去告别

除了在导演事业上的弯路外,贾玲和喜剧这个舞台也渐行渐远,连续多年无缘春晚舞台,仿佛她就要死磕导演这条路



作为春晚的常客,曾经的小品新生代演员贾玲一下子消失,这还挺让人怀念的,难道她要彻底放弃演艺生涯吗?

可是这还没完。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2024年9月27日,贾玲把自己的娱乐公司大碗娱乐解散,个人也不再担任公司职务,甚至许多捧红的艺人也全部遣散 ,多年的心血就这样斩断。



这样一点也没有给自己留后路的行为,可谓十分大胆。

难道她听从舆论,也认识到了自己导演知识的短板,转头开始恶补电影知识了?

可是这样的选择是不是代价太大了,她是真的准备和导演事业不死不休吗?



贾玲个人的选择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她破釜沉舟的勇气确实让人们钦佩,希望勇敢走出舒适圈的她能够大放异彩,再次获得鲜花和掌声吧。

结语

任何行业都是用心坚持才能有所作为的,贾玲在喜剧小品上的钻研让她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喜剧演员,转型成导演的她坚守初心,更是创造了“李焕英”的辉煌



但是后来的她却走入了封闭的死胡同,依靠营销并不能改变这部作品的性质,相反只是在消耗自己人气的“老本”,这样怎么可能走的长久呢?

信息来源
春节档电影又添一员,贾玲沈腾主演《你好,李焕英》定档年初一.新京报 [引用日期2020-10-29]
1905电影网——贾玲成全球票房最高女导演《李焕英》票房破53亿
贾玲谈母亲哽咽:我一个人享受有什么用.新浪娱乐 [引用日期2016-11-18]
陈赫成功跨界携手贾玲演话剧 《喜剧总动员》获赞.福州新闻网 [引用日期2016-11-18]
贾玲参加《金星秀》谈母亲再哽咽.央广网 [引用日期2016-11-18]
贾玲成全球票房最高女导演 《李焕英》票房破53亿.1905电影网 [引用日期2021-04-03]
贾玲要贾玲减了100斤!!!.南方日报 [引用日期2024-01-11]
自导自演新片?电影《热辣滚烫》正式立项.1905电影网 [引用日期2022-09-08]
#贾玲不再贾玲第三部作品已立项,索尼宣布购买《热辣滚烫》全球发行权.南方都市报 [引用日期2024-07-01]
担任大碗娱乐职务#.新浪娱乐.2024-09-27 [引用日期2024-09-27]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