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不景气,当人们痛斥黑心主播、怒骂评级机构时,却很少有人注意到,那些在古玩城角落支起一方展柜,在朋友圈兢兢业业发着九宫格的小泉商们,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

他们不是资本游戏的操盘手,而是传承文化血脉的泉藏人,却在市场的惊涛骇浪中摇摇欲坠。


小泉商的艰难

在杭州某古玩城的二楼转角,经营"博古轩"的老陈展示着他的账本:前五个月成交147笔,毛利润扣除摊位、网店租金后净亏4200元。

这位从业十年的泉商,现在每天要花三个小时处理网店买家投诉,五小时蹲守直播平台寻找货源,真正用来研究钱币的时间反而成了奢侈品。

市场畸形生态正在吞噬传统经营模式。一次交易中,老陈卖了一组钱到家(乾道嘉) 大样 , 标价3000元,遭遇买家"屠龙刀"式砍价:"1200块,不卖拉倒!"

好说歹说,2400元卖掉了。 对方不仅要求附赠几枚“宋丝丝”, 六天后买家以"边道有凹痕"为由要求退货,退回的钱币被盘得油光发亮,包浆全无,搭赠的钱币更是不翼而飞。


“钱到家”

这类事件在这两年的朋友圈经常看见, 平均每个小泉商每月要处理3起左右的 恶意退换纠纷。

有人说不退不就行了,你试试?各种举报投诉一条龙服务,所谓的“瑕疵”图片上本来就有,又不是隐瞒,结果平台大多袒护买家,谁叫这是买方市场了呢?

某些买家将"砍价艺术"演绎成一种“哲学”:面对标价500元的咸丰当十,他们理直气壮地抛出"某平台才卖80"的杀价话术。

见到品相完好的袁大头,偏要质疑"这么完美肯定是假的"!连从国外买到民国原版机器模具,大量用真银造假的谣言,都满天飞了。


银元模具

这些人不知道,弄个原版机器、模具再加上真银铸造,然后做旧成能唬人的包浆,成本到底有多高!千把块钱的大头船洋值得这样?可这些外行人就知道以讹传讹。

就像那些造谣“大米是塑料”的人一样,不知道塑料的成本有多高?

更令人唏嘘的是诚信经营的"负溢价"现象。某泉商坚持采用"双光鉴定法"(自然光+专业灯光)拍摄钱币细节,反而被质疑"照片太清晰肯定修过图"。

另一商家如实标注钱币的轻微流通痕迹,竟被买家当作砍价把柄。这种"越专业越吃亏"的怪圈,正在瓦解行业最宝贵的诚信基因。


大观折十

当短视频平台用"捡漏暴富"的故事异化收藏本质,真正的历史价值反而在娱乐化浪潮中消解。奸商编个故事就能大量欺骗消费者,然而小泉商却被“误伤”,被一并打入“奸商”的行列。

当我们在声讨资本乱象时,请记住那些真正玩家的身影, 那些为考证一枚钱文通宵查泉谱的人,他们只是图个温饱而已!

给小泉商留条活路吧, 或许下次询价时,我们可以少些猜忌多些理解;或许面对专业建议时,我们能够放下成见耐心倾听。

毕竟,当最后一个坚守底线的小泉商消失时,我们失去的不仅是交易对象,更是失去真正能净化行业的基本盘。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