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代际相传,对于今天的女性来说,主体性、学业、职场、婚育,社会的螺旋式前行使得相似困境仍在发生;但正如《180天重启计划》中,在最低谷的吴俪梅却给自己划出了“黄金时代”,我们始终有重启的机会,可自由定义自己的理想人生;亦如妈妈与女儿在两段不同时光中却不断交汇的步点,我们终归会觉醒,也始终有坚韧的力量。

作者:蓝二‍‍‍‍‍‍‍‍‍‍‍‍‍‍‍‍‍‍‍‍‍‍‍‍‍‍‍‍‍‍‍‍‍‍‍‍‍‍‍‍‍‍‍‍‍‍‍‍‍‍‍‍‍‍‍‍‍‍‍‍‍‍‍‍‍‍‍‍‍‍‍‍‍‍‍‍‍‍‍‍‍‍‍‍‍‍‍‍‍‍‍‍‍‍‍‍‍‍‍‍‍‍‍‍‍‍‍‍‍‍‍‍‍‍‍‍‍‍‍‍‍‍‍‍‍‍‍‍‍‍‍‍‍‍‍‍‍‍‍‍‍‍‍‍‍‍‍‍‍‍‍‍‍‍‍‍‍‍‍‍‍‍‍‍‍‍‍‍‍‍‍‍‍‍‍‍‍‍‍‍

编辑:王子之‍‍‍‍‍‍‍‍‍‍‍‍‍‍‍‍‍‍‍‍‍‍‍‍‍‍‍‍‍‍‍‍‍‍‍‍‍‍‍‍‍‍‍‍‍‍‍‍‍‍‍‍‍‍‍‍‍‍‍‍‍‍‍‍‍‍‍‍‍‍‍‍‍‍‍‍‍‍‍‍‍‍‍‍‍‍‍‍‍‍‍‍‍‍‍‍‍‍‍‍‍‍‍‍‍‍‍‍‍‍‍‍‍‍‍‍‍‍‍‍‍‍‍‍‍‍‍‍‍‍‍‍‍‍‍

版式:王威

正如人们逐渐悟到,“出走”是女人的史诗,28岁时的吴俪梅亦是如此

一个人带着女儿住在小平房里,身上只有几百块钱,两个煎蛋就是一顿饭难得的加菜,但这个女人却觉得自己过上了“崭崭新”的生活。

离开困顿了她许久的主妇生活,虽因学历与经验的不足只能草草打工,但她却好像从此脱去了脚上的羁绊——就在一个普通的日子,她仰望天空,轻轻地告诉自己,“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才刚要开始”

看过《180天重启计划》,这个画面在我们的脑中不断回放;最平静不过的瞬间,因一个普通人的勇气与觉醒,实在振聋发聩。


导演李漠“情感三部曲”的这一新剧作,切入的是亲情;让母女故事回归到不走极端、更为普世的生活感中,好好地、专注地体味它的动人,也传递着关于代际关系的年轻态度

更为难得的是,剧中让“母亲”不再是横断面,而令其重获一个女性的完整生命面貌。正如开篇处所提到的细节,通过对吴俪梅与苏苏这一对“叛逆母女”生活的并重描绘,看到不同代际女性相同的人生困境、相似的探索轨迹。由此,《180天重启计划》在治愈的故事中,给出了一份独特的温柔的女性主义力量,也尝试在共同的命运回响中为代际关系创造新的理解空间。

母女叙事回归日常‍‍‍‍‍‍‍‍‍‍

细腻刻画爱的丰富与成长‍‍‍‍‍‍‍‍‍‍‍‍‍‍‍

不知何时起,平凡温馨的母女叙事,在影视中成了少数派。母女关系,往往成为其他叙事的镶边元素、背景板,更在相当长时期内单一地以极致冲突、尖锐话题的样貌存在。这自然是出自对内容吸睛度、讨论度的需要,但这种选择本身又未尝不是刻板的开发思路和懒怠的创作套路。

母女之间特殊的“相爱相杀”,有时候容易表面化地被呈现为激烈冲突,而导演李漠与我们聊过他们的创作理解——爱是真爱,但因为不可分割的血缘和过于熟悉的亲密关系,所以这种爱就会变得有些“不客气”

于是从母女关系呈现的角度来说,《180天重启计划》其实并不玄妙,就是耐心、细腻地透视与刻画母女之爱的立体多层


它很动人。像是已经人到中年、不是第一次怀上孩子的吴俪梅,产检时看到小小胚胎的影像,依然会由眼中涌出的泪花。是年纪轻轻的女儿苏苏,心疼妈妈,而主动上了模拟机器去感受产痛。又是外婆心疼自己的女儿,为了让吴俪梅吃得更营养,把冰箱里所有的好食材都贴了一个小小的“梅花”标签。

它会给人们送上最硬的保护壳,留下最足的底气。在吴俪梅年轻第一次未婚先孕时,亲戚指指点点,她的妈妈站到亲戚面前,坦荡地护短,毫不留情地回怼他们。吴俪梅第二次怀孕时,她所在的出版社要跟她解约,这次老妈妈和苏苏一块出马,丝毫不在乎自己体面地去整治领导郝主任,给吴俪梅讨公道。


而因为母女之间不用想着“客气”,这种爱有时又显得很是霸道不讲理,就好像三代母女间,总会因为一个听不顺耳的语词、一种嫌烦的习惯,时不时给彼此扎上的小小“一刀”……

但哪怕有不断的“戏剧冲突”,这部剧的克制正在于,它很少设置大起大落的矛盾与和解、不做上价值的激烈议题对撞,而就是对极其日常的细节细细拆解品味,让人们都能找到自己的生活与影子,唤醒某些会心一笑、小小感动与默默治愈。

这样的戏剧状态,其实正是一点点地铺垫出《180天重启计划》关于亲子母女的当下思考,表达出时代的年轻态度。没有大矛盾,是因为三代母女或许有选择上的异见,但从不曾“帮”对方做决定;母女之间没有对彼此加诸负重的“梦想与希望”,她们拥有自己独立、完整、自由的生命这部剧在选题创作上的“叛逆”,就在于突破过于密集的“窒息感”“掌控型”母女叙事,通过更健康的关系塑造,正向引导真正“为你好”的情感与边界的探索


让“母亲”回归完整的人‍‍‍

在代际中实现女性的命运回响

说吴俪梅和苏苏是一对“叛逆母女”,最突出的设定或许就是,母亲高龄追爱怀孕,而女儿反向陪护陪产。这当然很时髦,但更重要的或许是看到女性在任何阶段都可以努力去拥有的平等选择、自主意愿与生命活力。

《180天重启计划》在如今的剧集乃至电影领域都非常难得,看似应该是以苏苏为女主角,其实更准确来说是以她作为一种主视角,通过现下与回忆,平视呈现着吴俪梅和苏苏的两段人生

因为吴俪梅20年间的完整成长线得以一一展开,它让“母亲”不再只是一种片面的家庭功能,而是回归为一个女人、一个完整的人;看到“她”在松弛的面庞、普通的装扮、絮叨的状态背后,曾经、甚或说依旧繁盛的生命追求


20年前,吴俪梅因为对自己价值的渴望,决然离开舒适安逸、物质条件不错的婚姻,自己出去吃苦闯荡。为了找回自己的自信美好,她无视市井环境中的非议,在贫瘠的生活中装扮自己,去跳喜欢的舞。为了有更好的发展,她从高中学历、工人生活起步,努力学习进阶,成为一名受到业内尊重与认可的资深文学编辑。在教育女儿时,她另类地提出“不要永远在争上游”,“中游”反而更能让人快乐成长、探寻兴趣。她经历一段失败婚姻之后,也没有阻绝情感生活,在中年时与心灵互通的伴侣再婚,自在享受甜蜜爱情,不惧他人眼光孕育新的生命结晶。

这位头发短短、偶有银丝,有时候显得任性强势的妈妈,是一位清新懵懂过、灰头土脸过也光鲜亮丽过的多面女人,是一个在人生中处处“精神状态领先”的勇敢者,她不断地释放着自己的反差魅力,更不断地让我们感到“熟悉”。


这种熟悉,最终使得剧中的“母女”,成为了女性成长中的“同路人”。母女间的种种碰撞与相互理解,也演变为一次次命运的对照,汇成女性议题的贯穿讲述。

有女性对生活路径的迷茫。20岁时的吴俪梅,想要“崭崭新”的生活,但她当时被推着走,只以为从小城市到了杭州,就会迎来开阔的前路。同样,20出头的苏苏,也以为只要能升职加薪,就是一切安全感的来源。但当她们都到了28岁,接近而立的阶段,相似的境况与想冲破的藩篱都更清晰地显现了:对她们来说最根本的安全感,或许并不能由别人提供,而只能由自己亲手挣得、自我掌控。剧中并没有对老外婆的20岁加以描述,但从她在女儿吴俪梅考上大学时兴奋到带她一起去喝酒,以及后来对女儿中断学业的反对与失望,我们不难推想读书、工作其实就是她这一代人在自己的经验中,找出的女性独立之道。


吴俪梅与苏苏,也曾在懵懂中摸索爱情、他者与自我的位置。母女俩显然都是为情感大胆投入的人,妈妈未婚先孕,女儿也差点步入后尘;而无论如何,婚育对一代代女性的影响从未缺席地考验着她们,妈妈不得不辍学做家庭主妇,女儿也差点让自己的人生陷入被动。极其幸运的是,尽管付出沉重的沉没成本,母女二人都在各自的十字路口中,做出了重新爱自己的新选择,破而后立。吴俪梅离开了想用富足生活将她困在家中的前夫,一点点趟过现实生活与心理变迁的磨难,完成了自我的蜕变;苏苏离开了打着为她好旗号、无视她工作生活意愿的前男友,她当下正在迎接一波波成长难题,一步步推进着自己的重启。



命运代际相传,对于今天的女性来说,主体性、学业、职场、婚育,社会的螺旋式前行使得相似困境仍在发生;但正如《180天重启计划》中,最低谷的吴俪梅却给自己划出了“黄金时代”,我们始终有重启的机会,也可自由定义自己的理想人生;亦如妈妈与女儿在两段不同时光中却不断交汇的步点,我们终归会觉醒,也始终有坚韧的力量。

系列第三部,持续风格化与创作创新

导演李漠“情感三部曲”,部均爆款与高口碑。友情篇《我在他乡挺好的》与爱情篇《装腔启示录》接连收获豆瓣8.1分;亲情篇《180天重启计划》上线5天,观众评价普遍较高,作为现实题材都市剧,在各平台头部类型大剧的竞争之下,全网热度也快速上升到TOP4位置。

我们可以看到,《180天重启计划》在创作上,继续坚持系列性的主题探索和风格塑造。

李漠在都市剧创作中,尤为注重“人与城市”互动关系的探讨,以及生活感的呈现。在新剧中,故事落地在以杭州为核心的浙江地区,故事中几代人的“往外闯”,当地的轻工业商业到创新经济的升级,以及由此给他们生活、关系带来的变量,成为了吴俪梅、苏苏人生发展的重要环境框架


在落地的生活感上,一方面如前文所述,种种情节冲突都是产生于对母女关系非常具体、细微的捕捉之中,比如吴俪梅怀孕以后,老外婆对于她“如厕”所反映的健康情况的实时监控;另一方面,杭州地区的生活细节,帮助观众更真实地沉浸于故事,就如“吃鱼”,在剧中就多次成为重要工具,或是塑造人物性格,或是引发碰撞。

在这部剧中,李漠也继续注重打造丰富的“语言”表达体系。比如片头曲部分,成为“日记树洞”,一篇篇不同的诉说,传递着人们对外婆、妈妈、女儿真实的情感,使得每一集都以温馨、泪目的深爱氛围开篇。而片尾曲部分,则承载着该剧对母女之爱的新思考——“你不是我的希望,不是我的梦想”,剧中不喊高举高打的“口号”,但每一集关于爱的某一切角的叙事完成后,这一片尾曲的出现都会给观众带来微妙的“总结回音”之感。

与此同时,《180天重启计划》也能让我们明显感受到系列新篇的创作创新。

非常凸显的是对叙事结构的编织。两个时代中的母女人生经历,通过丰富的细节命题、重要意象等作为连接点,进行灵活的穿插、交织、互文。如此,阶段性的情节和表达具有了更强表现力,对人物的理解和塑造更有效,也令双线时空叙事拥有了更好、更利落的节奏感。


剧中透出的三代母女生活的底色,事实上是有沉重一面的,但创作中常常通过巧妙的消解手法,实现了整体的轻盈调性。典型体现在母女间争执的桥段上,比如吴俪梅和苏苏争吵,会让苏苏继父李建雄当传声筒,在李建雄故作扭捏、超高还原度的来回模仿传话中,母女之间原本的激烈冲突被降调,化为一场有趣的沟通。在《180天重启计划》中,这样的创作状态比比皆是,使得剧中的代际关系既有真实观照、能让人深度共鸣,但最终实现的不是对观众的精神加压,而是温暖治愈的观感。

整体来看,通过在系列作品中进行核心命题与自我风格的累进,同时围绕具体选题大胆尝试新鲜手法、年轻化的节奏与审美,李漠团队正持续强化自己的出品,为都市剧领域每每输出跳出窼臼、令人惊艳的精品创作。如今李漠已成为新生代都市剧的一块金字招牌,我们也期待《180天重启计划》能够创造更好的成绩,让年轻观众充分关注到长剧创新的叙事魅力。


THE END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