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京东后,美团、饿了么等平台宣布为部分外卖骑手缴纳社保。自此,“骑手入社保”终于迎来破冰。

“骑手入社保”体现了对骑手权益的关注和保障。但是,“入”只是开始,如何“保”才是重点。

日前,话题#有骑手抵触缴纳社保#冲上热搜,反映出部分外卖骑手对社保缴纳需求并不强烈。为什么一件看起来很好的事并不尽如人意?其中,还有不少痛点需要解决。

显而易见的是,缴纳社保一定会增加成本。有“95后”骑手受访称说:“个人缴纳部分的费用在千元以内还能接受,再高我就接受不了了,毕竟我的月收入就五六千块钱。”不同城市缴纳基数不同,总体上,目前职工社保个人负担比例约为10%,公司负担比例约为26%。对于骑手而言,10%的自付部分意味着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收入。而他们的首要目标是在短期内获得更高的收入。因此,“社保缴纳需求度”排在“收入”和“工作自主性”两个选项之后。对于平台而言,缴纳社保的“真金白银”从何而来?会通过“算法”变相由骑手承担吗?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吗?这些问题没有答案,骑手自然不能心安。

其次,从操作层面上来看,如何“保”更为重要。外卖骑手工作灵活,兼职者多,流动性强,这一特性决定了其很难在一个平台长期干下去。倘若在这个平台缴纳了社保,跳槽之后后续企业还能持续、稳定缴纳吗?退休之后能享受到保障吗?从京东、美团公告信息来看,两家公司均对将被纳入社保缴纳系统的外卖骑手设置了门槛,美团的门槛是“全职及稳定兼职骑手”,京东的门槛是“全职骑手”,而饿了么尚未明确标准。如何让这一利好惠及每一名骑手,需要更加灵活的规则。

落实“骑手入社保”,不仅仅是平台的责任,还需要各方面联动起来,积极探索,完善政策措施,在尊重骑手参保意愿的同时,设计合理的社保缴纳机制,确保“骑手入社保”的灵活性和包容性。

现代快报/现代+评论员 覃甚颜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