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是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安定有序、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贵州省贵阳市聚焦实施“一圈两场三改”(构建“15分钟生活圈”,建设和改善农贸市场和停车场,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改造和背街小巷改造),将普法宣传贯穿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全过程和各环节,打造“15分钟法律服务圈”,推进城市社区基层社会治理,用法治让社区成为居民最放心、最安心的港湾。

科学立法解民忧

“贵阳这几年出台的法规真的很实用,如《贵阳市住房租赁管理条例》实施后,我们租房都放心多了,不怕被中介骗了。”家住贵阳的王女士对《法治日报》记者说道。  

作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近年来,贵阳市聚焦基层治理现代化,通过立法解决人民群众生活中遇到的新问题,及时化解社会治理的痛点堵点和难点。  

贵阳市司法局立法一处处长钟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为加强停车行业管理,规范停车秩序,贵阳市在总结停车场建设管理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及时从制度层面研究提出应对解决之策,出台《贵阳市停车场条例》。  

与此同时,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规范城镇养犬行为,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和居民生活安全,贵阳市相继出台《贵阳市城镇居住区配套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管理规定》《贵阳市城镇养犬管理规定》等地方性法规。  

在立法过程中,贵阳市始终将立法环节作为普法的“第一现场”,坚持党建引领,通过公开征求意见,召开研讨会、听证会,走访基层立法联系点等方式,向人民群众更加深入更加全面地诠释立法的目的和意义,更大限度争取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拥护,以高质量立法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  

“立法当以民为本。”钟琳告诉记者,我们始终坚持从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出发,聚焦群众急难愁盼。让法规更贴合民生需求。以良法促善治,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水平,保障人民权益,不负人民所期。

执法为民暖人心

“政府关心我们出租车驾驶员,把我们的需求放在心上,如厕临停点建设很实用,真正解决了广大驾驶员如厕难的问题,运营安全也得到了保障。”出租车驾驶员李先生说。  

这些发自内心的感谢、赞赏并非偶然,背后是贵阳市长期坚持的“执法严明有温度、严法之外显温情”执法理念在发挥作用。  

据悉,贵阳市在推行“执法+服务”的同时,也积极探索“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具体抓手,推行“执法+普法”模式,坚持执法开展到哪里,普法阵地就开设在哪里,使每一个执法案件成为普法的“公开课”。各级行政执法机关、司法机关结合工作实际,把以案释法作为应尽职责,在执法司法实践和法律服务中开展以案释法和警示教育,注重把普法教育贯穿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把矛盾纠纷预防化解与法治宣传教育有机结合,让群众在解决问题中学习法律知识。以“执法+普法”同步、“力度+温度”相融的工作模式,绘就执法为民“实景图”。  

这一系列务实有效的举措,不仅解决了群众的实际困难,也提升了城市治理的精细化水平,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行政执法工作最为贴近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未来,贵阳将继续改变过去“重管理”的思维模式,把“重服务”作为执法工作的重心。聚焦民生痛点,不断创新社会治理方式,让人民群众收获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多元共治促和谐

法治建设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  

为此,贵阳市不断探索和完善公正司法的具体措施,以适应新时代法治建设的要求,推进基层善治,完善以婚恋家庭纠纷为重点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衔接联动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市、县两级11家民商事案件调解中心作用,推动乡镇(街道)、村(居)人民调解委员会全覆盖。  

工作中,贵阳市、县司法机关为保障司法公正亦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通过领导包案办理首次信访案件、公开听证等方式,认真办理群众来信来访案件,深入开展重复信访案件化解工作,既解“法结”,又解“心结”。  

各政法单位拓展职能,与乡镇(街道)建立“一员三长”矛盾纠纷联动调处机制,助力基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法院定期选派法官入驻部分村(居)委会调解中心参与调解,并以巡回审判的形式深入基层,通过依法公正审判、强化司法公开等措施,把普法工作融入司法审判活动全过程,把庭审、调解当“课堂”,让法律从“纸上的法”变成“现实中的法”,实现了“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良好社会效果。  

贵阳市以法治建设为抓手,通过创新机制、强化基层治理,推动公正司法落地生根。下一步,贵阳将继续深化法治实践,确保每一项措施落到实处,为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贡献更大力量。

全民守法固根基

“这次宣讲受益匪浅,我将把所学的知识传达给小区的姐妹,呼吁大家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家住花果园社区的“法律明白人”骆红梅在开展普法活动时说。  

近期,贵阳市南明区组织“法律明白人”开展法治宣传普法活动,当地居民好评不断。  

“聚焦全民法治素养提升,推进全民学法守法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贵阳市守法普法协调小组工作人员王桦阳介绍说,近年来,贵阳市不断创新普法方式,积极打造“宪法晨读”“企业法律体检”“法律工作室”等多样化法律服务产品。  

贵阳市司法局聚焦城乡居民法治需求,依托已建成的各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居),挖掘本土法治文化资源,推进法治文化建设,形成了幸福港湾、乡村旅游、生态环保、乡村振兴、红色息烽等民主法治文化带。开展“15分钟”生活圈司法所建设,共计打造100个“枫桥式司法所”,构建老百姓“家门口”的普法阵地。  

针对青少年普法教育,贵阳市在中小学推行法治副校长制度,整合城市综合执法、卫生健康、市场监管等力量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共同呵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不仅如此,贵阳市网信办还积极打造“网络普法 筑城有我e起说”网络普法品牌,设置专题专栏,策划推出原创融媒体作品,刊播公益广告、推进以案释法等线上普法。同时,积极建设打造网络普法街区和网络普法主题社区,营造立体化、多视角的网络普法态势。  

贵阳市司法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贵阳市聚焦“一圈两场三改”,通过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以法治之基促进基层治理现代化。今后,贵阳市将进一步深化法治实践,不断探索创新,推动法治精神在每一寸土地上生根发芽,让法治底色更亮、幸福成色更足。

记者 王鹤霖 王家梁

通讯员 祝思轩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