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班在全明星赛场拼命,拼得都喘了。大家都盛赞文班努力为全明星添彩。然而第二天,文班发现自己喘得不同寻常。于是他主动找到队医,说肩部的感觉不太正常,队医立即高度重视给他安排了一系列检查。
“肩部深静脉血栓”,文班赛季报销。
至此,他本赛季的出战场次定格在了46场,他将无缘DPOY、最佳阵容和最佳防守阵容等一系列奖项的评选。
这实在令人遗憾。他原本是这些奖项的有力竞争者。据说有球迷在文班传出报销的新闻前一个小时刚刚以极低的赔率下一万美元重注押宝文班获年度防守球员奖项,这足以见得文班在该奖项的竞争优势有多大。
然而,虽然文班已经无缘这些赛季奖项的评选,但他仍然有机会争夺盖帽王!
赛季奖项评选的入围门槛被改为了65场,但赛季数据王的统计标准依然是58场——82场赛季场次的70%。
球迷可能依然困惑:就算标准是58场,文班只打了46场,同样也不够啊!
这里就涉及到评选赛季奖项和统计赛季数据王的另一个不同之处:评选赛季奖项的65场标准是“硬性标准”,不满足就直接筛掉;但统计赛季数据王的58场标准是“软性标准”,即使不满足也有例外情况可以入围。
官方规定:如果一个球员出战场次不足58场(赛季场次的70%),但在总数据除以最低出场场次标准后场均数据依然领先全联盟,则该球员可以入围统计赛季数据王。
翻译一下:出场不足58场时按总数据除以58场计算。
也就是说:极端情况下,你只出战一场,一场狂轰10000分,按58场计场均172分,也可以当联盟得分王。
当然,这种情况实在太极端了。
这也是大家对于这个统计规则不熟悉的原因:哪儿有这样的极端情况呢?一个球员打40场的数据比全联盟所有人打60场的数据还厉害?怎么会有这样的人呢?
原本实在不可能有这样的人,我们很难想象当初制定这个统计标准的人在写下这种例外情况时究竟是怎样的精神状态。
但是,女士们先生们,现在我们有了文班亚马。
文班亚马在盖帽这一数据统计上的领先差距比他与保罗的身高差距还大得多得多得多。
赛季至今,文班已经疯狂扇出了176记封盖,联盟第二的球员只有104次。文班的盖帽数是第二名的170%。换算成身高的话,等于第二名才到他的大腿这么高。
场均数据方面,文班现在场均盖帽达到3.8次,联盟第二的球员只有场均2.4次。让我们按照规则把文班的数据按照58场来计算,文班的场均数据会大幅跌落到场均“仅仅3.0次”——依然领先第二名一大截。
即使放眼历史,文班大幅缩水后的“场均3.0封盖”也是极其有竞争力的。在过去十年里,除了缩水赛季以及文班自己之外,只有3J和怀特塞德两个人曾经做到过。(至于缩水前的场均3.8次封盖?那都得追溯到上个世纪了)
让我们再从另一个角度看看这个差距有多大:如果现在联盟第二的球员想要以当前出勤率在这一项数据追上文班的“缩水数据”,那么他需要在接下来的赛季里场均4.2次封盖!
加油!你就是超级文班!
其实,历史上有过不只一次适用这个例外标准的情况,但是,那些案例都是场次只相差一点点。
比如,2005-06赛季,杰拉德-华莱士出战了55场,距离“软性标准”只差3场,数据“缩水”之后也只是从场均2.51次抢断变成场均2.38次抢断,最终也只是以2.38-2.28险胜一点点。
又比如,2020-21赛季,迈尔斯-特纳出战了47场——然而该赛季为缩水赛季,所以“软性标准”是72场的70%——即51场,特纳实际上只差4场,数据“缩水”之后也只是从场均3.4次封盖变成场均3.1次封盖,差距不大。
但文班可是差了多达12场,数据要“缩水”20%,但还是遥遥领先一大截。
也许文班将创造当选赛季数据王但出场比例最低的联盟纪录。
这也将是文班为我们带来的新震撼之一。
(N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