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晴空下,孝感奥体中心现场机械轰鸣,千余名建设者正以“三局速度”向4月竣工节点发起最后冲刺。这座承载着孝感首座万人级文体地标使命的场馆,集体育竞技、文化娱乐、数字创新于一体,是华中首个“冰蓝转换”场馆,将成为武汉都市圈文体旅融合发展新地标。


创新突破 华中首个“冰蓝转换”场馆

在孝感奥体中心核心区,面积达1800平方米的多功能“冰篮转换”场馆也即将正式亮相,这是华中地区首个采用国际顶级冰篮快速转换系统的综合性场馆,由中建三局联合北京华体和中信设计院团队研发落地,可实现“冰上运动”与“篮球赛事”场景无缝切换。场馆采用可拆卸移动式木地板+智能温控制冰系统,冰面厚度误差精准控制在±0.5毫米,温度波动范围≤1℃。

该场馆不仅能承办职业冰球、短道速滑等高规格赛事,还可快速转换为演唱会、电竞比赛、展会等多元场景,年均利用率提升至80%以上。其投用将有效破解华中地区冰球场短缺难题,预计每年可承接30万人次全民健身需求。

绿色理念 践行“双碳”战略新实践

作为国家“十四五”规划中推动文体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孝感奥体中心在建设中深度融入绿色低碳理念,采用节能材料、雨水回收系统、太阳能发电等先进技术。

场馆采用光伏一体化屋面,年发电量可达50万度,配合地源热泵系统,预计每年减少碳排放1200吨。场馆屋面设置太阳能光电系统,用空气源热泵加电辅热的方式供应生活热水;同时,不设柴油发电机组仅预留接口,能满足停电后仍连续供电时间不小于90分钟。

这些创新举措不仅响应了国家“双碳”战略,也为赛事注入了可持续发展的新内涵。同时,项目采用智慧化管理系统,实现场馆运营、赛事管理、观众服务等全流程数字化,为市民和游客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体验。

科技赋能 打造智慧化全民体育场馆

站在已完成主体结构的银色场馆前,流畅的“双曲面”金属屋面如星河倾泻。

“一场两馆”的设计灵感源于“袖舞祥云 梭织霓裳”,建筑造型巧妙结合了地景,与王母湖周边的自然景观相得益彰,彰显了孝感文化中董永与七仙女的传说意境,更突显了体育建筑的动感与活力。

体育馆内通过国内先进技术CFD气流模拟,优化送风管长度,使座椅送风均匀度由1.03提高至0.15(数值越小越舒适);同时辅助大空间织物送风系统风口选型及布置,实现风量平衡预调试。这项技术解决了大型赛事期间封闭场馆内的温度和湿度问题,使观众体感始终处于最佳状态。

项目团队通过BIM三维建模精准优化钢结构网架、机电管线等复杂节点,较传统方式缩短工期45天。场馆以BIM技术为底座,同步搭建“智慧工地大脑”,联动无人机巡检、物联网设备等,为湖北省“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建设提供可复制的三局经验。

可升降的斗屏系统与360°环形LED屏已完成调试,配合5G全覆盖网络,可实现赛事直播、互动观赛、移动无线验票,场馆内赛事活动实时信息传送等功能的深度融合。赛事区域全覆盖高密AP,保证现场网络无死角、快速接入、智能漫游。

未来,孝感奥体中心将继续以“体育+”为核心理念,深化文体旅融合发展,打造集赛事、演艺、休闲、商业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中国日报湖北记者站:周荔华 刘坤/许兰超)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