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院长:火出圈的“杭州六小龙”到底是啥?其他地方能不能复制
“杭州六小龙”是什么?
大家都听说过李小龙,释小龙,什么时候又出现了一个“杭州六小龙”,这到底是什么?
为什么会那么火爆?
如果说哪吒2是火爆电影圈的,那么“杭州六小龙”则是科技圈的新贵。
很多人会好奇,“杭州六小龙”到底是什么?
还是仅仅是一个网络热词,别急,这就给大家科普一下。
其实,杭州六小龙并不是指特定的六个人或者六个事,而是一种现象,或者说是作品的呈现。
给大家说个最简单的,就像最近爆火全球科技圈,人人都在讨论的国产AI大模型deepseek。
在春晚舞台上扭秧歌转手绢的机器人宇树科技。
还有历时6年开发出3A游戏《黑神话悟空》的游戏科学,他们都是杭州六小龙中的代表性企业。
不得不说,这些企业的成果都在行业内引起了震荡,并取得很大的成功。
那为何这些企业都出现在杭州呢?
其他城市能不能复制这种成功模式呢?
看看知名经济学家、清华大学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长李稻葵是怎么说的。
能不能复制?
李稻葵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之后在美国哈佛大学国家发展研究所做访问学者。
1992年,李稻葵获得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
1992年到1999年在美国安娜堡密西根大学经济系助理教授。
之后在美国斯坦复大学胡佛研究所做研究员。
1999年到2004年,在香港科技大学做副教授。
2004年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教授。
之后任清华大学经济与实践研究院院长至今。
李稻葵长期在研究经济领域,有着卓越的经济眼光,看问题更是一针见血。
针对最近的火爆的“杭州六小龙”,李稻葵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在李稻葵看来,杭州之所以能诞生那么多的企业,是因为杭州有孕育这些企业的土壤。
杭州特别注重人才的引进,自2016年G20峰会以来,杭州一直是全国人才净流入率最高的城市。
2017年,对高校毕业生发放生活补贴,到2019年补贴越来越丰厚,全国的本科高校毕业生,只要来杭州,就会有一万月的生活补贴,硕士生3万,博士生甚至可以拿到10元元。
有这样的真金白银存在,又何愁吸引不到人才呢?
除了人才政策外,杭州的政务服务也很到位。
生活在浙江的普通人或许感受最深刻,在浙江,只要你手机下载一个“浙里办”,不管是什么事情,几乎都能在线上完成审批。
如果必须线下办理,最多就跑一次就能搞定,如果跑了两次,也会有专门的工作人员打电话询问,为何会跑两次才办成。
对于杭州企业来说,杭州政府不管是税收优惠、土地补贴那都是实打实的,像开发《黑神话》的公司,因为游戏开发时间长,历时6年的时间,期间因为公司盈利问题,企业差点办不下去,可杭州政府却给予了最高100%的房租补贴,让企业能在艰难的时刻生存下去,2023年,还给企业减免了2800多万的税收。
还有在春晚上跳舞的机器人公司宇树科技,在2017年内耗尽融资款,产品还没有交付,在这个困难时期,杭州国资注入数百万融资,让它起死回生。
除此之外,杭州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那就是有求必应,且不会对企业指手画脚。
最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娃哈哈,在大众意识中娃哈哈就是宗庆后的民营企业,可随着宗庆后的去世及一系列事件发生,大家才发现娃哈哈背后还有着杭州国资的身影,可在此之前,大家只知道宗庆后,从不知道杭州国资,可见杭州的高明。
有人可能会说,杭州的这些特性,其他城市也在做啊,像人才引进、政府服务等,为何就不能产生“杭州六小龙”呢?
如果真要较真的话,那只能说是城市气息。
在杭州,有阿里的存在,这座城市就仿佛有了互联网的气息,也有着年轻人的活力,更是为杭州培养了很多互联网人才。
2024年,杭州的数字经济占到GDP的28.8%,也就是说杭州有100元的营收的话,那么28.8元则是互联网经济给的,这些基础的存在,给初创企业提供的充足的养分。
而这一点,是其他城市所没有的。
那其他城市就没一点机会了吗?
李稻葵说的很绝对,没有复制的可能,每个城市有每个城市的特别,比如制造业,比如旅游业,只要抓住自己的特色发展就行。
虽然不能借鉴杭州的发展模式,但杭州的政府服务却是很多城市可以学习的。
结语
对于杭州这个城市你是怎么看待的呢?如果你是应届毕业生,你会更倾向于选择怎样的城市发展?
欢迎大家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