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直有种说法,70后是中国最幸福的一代人。

60后及60后之前的人,人生是残缺的,而80、90、00、10这四代,是在社会资源被70后吃干抹净之后吃残汤剩饭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以75年的为准。75年出生,上学的时候,国内普遍都恢复正常了,该上高中,上高中,该上大学上大学,等到98年大学毕业的时候,虽然说遇到了下岗,但是熬个两年,就加入WTO了,之后,就正是大展宏图的时候,到处都是需要大学生。

25岁再把婚一结,房子一买,就开始安心的奔事业。25岁到35岁,也就是2000年到2010年,先是吃到了制造业的红利,工资快速上涨,之前买房时的房贷早就不算什么了。35岁到45岁,也就是2010年到2020年,不管是二胎,还是改善,正常后期还是会买个1到2套房的,如果是投资买房的话,买的就更多了。



等到现在,2025年。75年的人,只要是上过大学,或者出生在城市里面的。现在保底房子2套以上,孩子也长大了,如果有正式工作的,也普遍应该是中层的小头目了,虽然说未来有延迟退休,但是75年的人不一定能赶的上,尤其是75年体制内的工人身份的女生,50岁就能退休了。

只要这个70后,他是属于按部就班的那种,不用混的太好,就是按照当下普通人的标准,70后现在都能非常滋润了。

因为,这代人完完整整的,吃完了红利。

2

但是,70后身上也有局限性。

他们远远不及60后活泼,又不及80后的对自我的关注。他们缺少很大一部分的自我,过分关注集体和他人。

他们总是信奉自己时代的流行,用情怀去否定他人时代的流行。而忽视微小,忽视阴暗,忽视了被集体遗落的东西。

他们对权势和财富的追求远远强过其他时代,并且以此作为人生成功的标识。而富裕的,更重于追求一些经过金钱浸泡的“高雅”喜好,比如品功夫茶,比如生搬硬套所谓国学大师嘴里的大道理。

他们见到新事物的第一反应不是喜或厌,是怀疑,下意识的怀疑,这种怀疑源自于对旧有事物的过分依赖,他们总是不信任这个多元的世界。

当然,他们深受40后50后的父母,以及20后30后的爷爷奶奶的影响。

所以,这种局限性也在所难免。

3

我对70后的的未来,不敢高看。

刨去体制内,衣食无忧,位高权重,有工作的70后,未来10年,或许其余普通的70后,特别是没有工作的那批70后,将面临人生最艰难的时刻。

因为,大批的70后开始进入了知命之年,也就是马上要进入50岁了。

而人生的下半场这才刚刚开始,上有老、下有小,各项真正需要花钱的地方,马上就要到来。

对于女性而言,50岁往往意味着正式退休的开始。根据数据显示,99%的女性员工在退休后不会被单位返聘,而她们的退休金通常仅有3000元左右,这显然无法支撑一个成年人在城市的生活。

此外,许多70后女性在退休后还需承担家庭的庞大开支。为了生计,她们不得不从事零工,有些甚至需要打两份工才能维持基本生活。



那些能够领取退休金的70后女性尚算幸运,然而,很多女性并未缴纳满十五年的社保。根据相关政策,社保并不能一次性补缴,这使得她们在达到退休年龄后,仍需每月继续交纳1000多元的社保费用。

对于一个50多岁的普通女性而言,除了生活开支外,再挤出这笔钱,无疑是很令人头疼的。更有一些70后根本没有缴纳社保,到了50岁后仍需为生计奔波,生活压力可想而知。

男性同样面临困境。而且境况更差。进入50岁后,许多人的职场生涯走到尽头,如果没有更大的能力,往往就要面临被裁员,被公司优化后,70后再找工作变得异常艰难,保住一份工作更是难上加难。只要你到就业市场观察一下就会发觉,职场上的三宝:保安、保洁、保姆,主力军就是70后,在工地上搬砖的主力军,是70后,在大街小巷上做搬运工的,骑着三轮车收废品的主力军,是70后。跑滴滴的主力军,也是70后,可以说,社会正在淘汰的就是这批70后。

4

尽管70后赚钱的机会越来越少,但在花钱方面,未来十年却是这一代人花钱最多的阶段。

70后普遍面临着“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压力,尤其是二胎家庭,供养子女从高中到大学的费用至少需要50万元,加上房贷、车贷等固定支出,生活的重担很重。

随着年龄的增长,70后的精力和体力逐渐下降,身体健康也出现问题,在这样的生活状态下,70后还需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因素可能成为压倒70后生活的最后一根稻草,导致人生的重大转折。

由此可见,未来十年将是70后最艰难的时期,许多人可能经历一生中最黑暗的时刻。子女教育(或婚嫁)、父母养老、房贷车贷等负担叠加,更为辛酸的是,父母的健康开始出现问题,不断生病住院,照顾父母的重担越来越沉重。

然而,生活再难,也要继续前行。对大多数70后而言,未来十年并没有胜利可言,挺过这一阶段就是胜利。

林语堂说:不管我们走到生命的哪一个阶段,都应该喜欢那一段时光,完成那一阶段人生的职责!

对普通的70后来说,财务保守、削减开支、勤奋工作、积极锻炼身体,保住生命的基本保障,简单生活,知足常乐,以豁达的心态熬过这十年,也许悲观者看到的是责任压顶、体力衰退的倒计时;而乐观者看到的是,人生下半场从“为他人而活”转向“为自己而活”的契机。

致敬每一位艰难前行的70后!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