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讯 近日,山东省总工会发布2024年度全省工会重点工作十大创新案例,其中,“烟台市总工会打造工匠全周期培育体系”成功入选。

近年来,烟台市总工会创新“定向化、全域化、一贯化”培育模式,点线面全方位打造工匠人才成长通道,实现工匠和技能人才精准供给,多项举措得到全国总工会领导批示肯定,多家主流央媒予以报道。目前,全市累计培育全国行业大工匠6名、齐鲁大工匠9名、齐鲁工匠35名、烟台 (大)工匠160名,“行业企业工匠”“校园小工匠”万余名,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撑。

坚持“订单式”育才,打造产业链成长通道。点上聚焦靶向培养,深化“政校企”合作,挂牌成立84家各级工匠学院,其中2家工匠学院入选首批省级工匠学院,精准培育技能人才;市总联合有关部门深化产教融合机制,建立58个产业学院,新培育31家产教融合企业,成立产教联合体、产教融合共同体32个,建立电子信息、数字经济等6个产教联盟,最大限度实现产业发展亟需工匠人才的迅速补充。线上打通创新通道,围绕省“十强产业”和全市16条主导产业链,建立跨产业、跨企业、跨工种职工创新联盟,涵盖各级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2398家、创新班组9869个,工匠人才通过参与创新成果评审、技术交流、经验分享,不断开拓视野、磨练技能、快速成长。面上突出县域特色,发挥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全国首家“智库研究基地”作用,按照“一地一策”原则,指导各区市结合当地产业布局,量身打造更具针对性的育才举措。2024年,莱州市、海阳市分别在黄金精深加工产业链、清洁能源产业链培育出“齐鲁大工匠”,芝罘区在餐饮行业培育出1名“山东手造大工匠”。

坚持“竞赛式”育才,打通跃升式成长通道。一是点上发力,龙头企业带动竞赛。创新“互联网+竞赛”评价模式,在全国打造首家“劳动竞赛全域管理云平台”,指导龙头企业分工种、分班组开展竞赛,去年以来,带动基层工会开展技术比武1.1万余场,全市42.7万名职工参赛,2.9万名职工获得技术等级提升。二是线上延伸,链上企业联动竞赛。以市级产业工会为链条,将技能竞赛延伸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每年组织不少于100个工种的职业技能大赛,先后承办国家级竞赛7场、省级大赛21场,累计21名职工勇夺全国大赛一等奖,97名职工获全省大赛一等奖。三是面上覆盖,园区企业互动竞赛。截至目前,全市19个省级以上园区、15个特色园区实现竞赛全覆盖,各产业链领建园区和关联园区竞赛覆盖率达90%。

坚持“造血式”育才,打通岗位成长通道。推广师徒结对“点对点”培育模式,在烟台港集团等2000多家企业广泛开展“名师带徒”,打造师带徒、徒成师、代代传的动力源。创新大手拉小手“点对线”培育模式,发动劳模工匠为企业送经验、送技术、送良方,带动“大工匠”携手“小工匠”结对共建,首批聘任能源行业2名“大国工匠年度人物”为市职工创新创效基地特聘专家,7名烟台市工匠为大国工匠创新工作室柔性专家,已有100多家企业吸引300多名上下游企业工匠和高技能人才成为企业“智库”。夯实班组建设“点对面”培育模式,通过实施“塔基工程”,广泛建设“五型”班组,年均培育100个示范班组、1000名优秀班组长。

(山东工人报通讯员 岳惠玲)

来源:中工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