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报道,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日本拟实施半导体等多项出口管制措施答记者问。有记者问:日本政府宣布拟对十余种半导体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并将多家中国企业列入“最终用户清单”等。请问中方对此有何评论?中方表示:中方注意到有关情况。一段时间以来,个别国家泛化国家安全概念,滥用出口管制措施,对中国半导体等产业实施制裁打压。日方拟实施的出口管制措施,将影响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干扰企业间正常商业往来,损害两国企业利益。
石破茂(资料图)
日本政府拟对十余种半导体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涵盖半导体制造过程中关键材料、设备和技术等领域,具体可能包括光刻胶、电子特气、半导体制造设备关键零部件等,这些物项对于半导体产业研发和生产至关重要。如果相关措施实施,受影响中国企业在获取日本半导体相关物项时可能会面临更多手续和限制,甚至可能无法获得某些关键物资,这将对企业生产进度、研发计划等造成冲击,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和不确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速度和竞争力。
纵观全球半导体市场,2024年产能预计增长6.4%,规模将突破6260亿美元。在三星重返半导体霸主地位、AI芯片需求爆发的关键节点,日本此时跟进美国管制政策的深层用意耐人寻味。然而,中国芯片产业正以惊人的速度崛起。特别是在AI浪潮推动下,本土化进程明显提速。
石破茂(资料图)
从法律层面来说,日本的这种出口管制措施,可能涉嫌违反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相关规则。曾经欧盟对某国的太阳能产品实施反倾销措施,后来被认定违反了 WTO 规则,经过仲裁,不得不取消相关措施。日本这次的出口管制,同样有可能面临类似的问题。简单来说,国际贸易规则是为了保障公平、自由的贸易环境,日本这种单方面的管制,很可能破坏了这种公平性。总的来说,日本拟实施的半导体出口管制措施,无论是对中国企业,还是对全球半导体产业链,都有着不小的影响。
展望未来,此次事件对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影响深远。一方面,它可能加速全球半导体产业链的重构,促使各国和地区更加注重半导体产业的自主可控,加大在半导体技术研发和产业建设方面的投入,减少对单一国家或地区的依赖。另一方面,对于中国半导体产业而言,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在外部压力下,中国企业将更加聚焦核心技术的攻关,加快国产化替代进程。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半导体产业将在这场风雨洗礼中实现凤凰涅槃,以更加稳健的姿态屹立于全球科技舞台。
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将对进口汽车征收25%左右的关税,他将在4月2日就此话题发表更多声明。据日本时事通讯社报道,日本首相石破茂在众议院预算委员会上接受相关质询时表示,对美国表示加征汽车关税的做法表示担忧。石破茂表示,过去5年,日本在美国的投资超过世界上任何国家,“我们为美国创造就业机会做出了贡献,这一点与其他国家不同。(日本)被一起加征,将令人困惑。”
特朗普和石破茂(资料图)
截至目前,日本尚未卷入特朗普上任之初发动的贸易竞争。石破茂表示,相信特朗普“已认识到日本连续五年蝉联美国最大外资来源国,因此与其他国家有所不同”。他说:“日本为美国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相信华盛顿不会贸然加征关税。”石破茂相信,日美之间不会爆发一场针锋相对的关税战。他强调,应以“惠及双方”的方式施加关税。石破茂说:“任何压榨或排除对方的措施都难以为继。关键在于,日美之间是否存在必须通过加征关税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