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破127亿
截止2月20日,《哪吒之魔童闹海》总票房超127亿元,成为中国电影史票房冠军,荣登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首,进入全球影史票房前8。从影片前期策划的概念设计、分镜设计到动画制作的解算、特效、灯光渲染及合成等工作,再到电影上映后哪吒系列衍生品的制作,奇迹背后处处皆有国美人的身影。
传统美学的密钥:人文动画与东方视觉
传达中国文化价值、定义未来社会图景、拓宽学科发展边界、催生行业多元理念,中国美术学院不断探索,进行东方美学语境下动画与数字游戏体系性全局思考。动画与游戏学院教师蔡智超负责《哪吒2》中陈塘关、飞天瀑、玉虚宫、宝库、骷髅山、天元鼎等多幕场景的前期概念设计,承担着动画电影独特的美术风格与初步视觉印象。正如他所言:在角色设计、场景设计等一系列美术设计工作中,都离不开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对从业者而言,这需要长期的日常观察与审美浸染。
洪流大战测试镜头
《哪吒》导演饺子曾在采访中透露,“有一家(公司)他就做了7个镜头,但难度非常大”,这就是由中国美术学院环境艺术系毕业生王昕所创办的泥丸星工作室。“中国画最大的特点是意境,就像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到的,意境包括无我的、有我的意境。我们的技术流程虽然是西方的,但我们想表达的视觉画面和观感,是东方的。”
哪吒形象出现在动画电影《姜子牙》中
作为2020年动画电影《姜子牙》的联合导演,王昕在电影中大量使用到了苏州造园艺术的先抑后扬等前后景的空间关系。此次《哪吒2》的洪流之战,7个镜头、25.7秒,泥丸星经过40多轮迭代调整,最终花了近8个月的时间——跳起来够中国动画电影特效的天花板。精益求精,不仅是对技术的不懈追求,更彰显了中华传统美学对创作的深厚滋养。
《黑神话:悟空》章节动画片段
这不禁令我们回想起去年横空出世的《黑神话:悟空》,其游戏艺术总监杨奇,正是来自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自小学习国画,大学又从传统美术学科的油画专业转入数字绘画领域,从“火照黑云”到“风起黄昏”,从“夜生白露”到“曲度紫鸳”,一幕幕风格迥异的视觉奇观背后,美术学背景为他的游戏创作提供了坚实的审美基础和实践能力。
对中华传统美学的深度理解,对审美的高度自觉与实践能力,这正是中国美术学院一直以来的“金字招牌”。人文动画、东方视觉,中国美术学院一直立于潮头。
鼎故革新的源动力:“破”!
影片中,哪吒一声“破”!破除了天元鼎,打破了影史纪录,也道出了国美人始终不囿于既有的技术与传统框架,在艺术领域内持续精进,直至完美的追求。
“围困陈塘关”前期概念图
蔡智超回忆到,在“围困陈塘关”这一场景的概念设计阶段,不仅要从传统美学的视角出发,对场景中的群山、建筑等细微之处进行匠心独运的布局与雕琢;而且要巧妙地将岩浆牢笼所带来的强烈视觉冲击与烟雾气流的灵动表现相融合,共同构筑出一种既压抑又震撼人心的战场氛围,为剧情铺设极具张力的视觉舞台。这一过程中,既要确保美术设计中充分彰显东方美学的独特韵味,又需构建出坚实可信的空间感和光影关系,以满足观众日益提升的审美需求。
《哪吒2》东海龙王
中国美术学院影视动画专业2015级毕业生谢煜,作为《哪吒2》的分镜主管,也面临着创新与实用的双重挑战。在负责设计东海龙王首次以人形亮相的场景时,由龙变人,从寒气四溢的水流交织融合,依次形成手、身体,逐渐显露人形,直至拥抱敖丙时完全成形这一过程,需要兼顾创意与实用性,既要巧妙变身以减少中后期制作的工作量,又要详尽描绘变身细节,确保特效人员充分理解,为他们的制作工作提供明确指导。
哪吒突破定身咒变身
同样,在哪吒突破定身咒变身的段落设计中,也有着相似的制作考量与特有的需求。制作团队追求极致画面,力求展现哪吒的悲愤与超越极限的精神,投入大量时间与精力,直面重重困难。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最终将这段震撼人心的变身呈现在大银幕上。
浙江花果山传媒有限公司
而《哪吒2》中天元鼎内部分镜头的解算、特效、灯光渲染及合成工作,则出自杭州西湖区艺创小镇的中国美术学院校友企业——浙江花果山传媒有限公司之手。公司旗下参与过《哪吒1》露米埃团队指出,《哪吒2》的人物服装的细节刻画以及在画面里面最终呈现的色彩与光影效果需要一遍遍地修改提升,工作量与难度相当于制作《哪吒 1》的四到五倍。花果山传媒于2020年入驻艺创小镇,露米埃作为旗下机构,于2022年搬离北京,加入艺创小镇,与《黑神话:悟空》的杭州游科互动科技有限公司成为邻居。
艺创小镇
艺创小镇与生俱来就带着改革创新的基因,其发展缘起一座废弃水泥厂的凤凰涅槃。2007年,中国美术学院与西湖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2010年,双方合作成功申报全国第一个以艺术创意为特色的国家大学科技园——中国美术学院国家大学科技园;2015年,学校与浙江音乐学院、西湖区人民政府共同推动艺创小镇规划与建设,打造艺术与科技融合的创新高地,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繁荣发展,为地方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而顺势而为、主动拥抱变化的提前布局,早在20多年前就已开始。
中国美术学院动画系成立于2002年,是国内最早从事动画专业教学与科研的单位之一。2004年,传媒与动画学院成立。建立伊始,学院组织社会和高校力量举办“中国国际动漫节”并获国家广电总局授予的首批“国家动画教学与研究基地”,为影视学科的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2015年,传媒与动画学院更名为影视与动画艺术学院,提出“东方视觉文化特色的影视学”的建设目标,是“诗性电影”的倡导者、“人文动画”的前沿阵地、“交互游戏”的策源地之一,在中国影视高等教育中具有独特的示范意义。
中国美术学院电影学院、动画与游戏学院成立揭牌仪式
2022年,电影学院、动画与游戏学院成立,为国美带来一种充满诗性的电影文化、一种开启心智的游戏精神。通过多年的实践探索,中国美术学院积累了丰富的动画教育和科研经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动画教育体系,为我国动画游戏教育与科研领域输送了大量人才。
人才培养的未来图景:跨界!
人工智能横空出世,对于艺术与动画人才培养是危机,亦是机遇。通过主动拥抱技术,得以释放更大的创作空间与自由能量。
蔡智超
活跃于教学一线,蔡智超指出,在人才培养方面,学院在注重艺术性与实验性的同时,也强调数字技术与工业化流程,兼顾艺术与技术的平衡。通过推行跨学科联动与国际化视野培养,学院鼓励戏剧、影视、设计等学科交叉合作,并开设国际联合课程,通过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和国家级课题,学生参与真实项目研发,如《白鹤童子》《瑶姬》等角色设计作品直接应用于商业项目。根植传统文化,创新数字表达,学院的课程体系以“四通人才”为目标,强调国潮文化赋能,形成独特的美学语言。毕业生凭借市场适应性、创新能力与技术跨界优势,在游戏、动漫、影视等领域脱颖而出,成为推动文化产业升级的中坚力量。
李晓龙
中国美术学院网络游戏美术专业2008级毕业生、花果山文化传媒教育板块负责人李晓龙分享到,花果山教育专注于动画与游戏领域的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职业培训,涵盖次世代模型制作及UE5(Unreal Engine 5)引擎地编技术的职业化培训课程,为学员提供了从技能提升到就业准备的全方位支持,为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李晓龙指出,未来更需要的是跨界型人才:一是跨领域协作能力,(如动画师懂UE5引擎基础,如雕塑专业掌握3d模型雕刻),二是有深度艺术素养及掌握AI工具的创意人才,拥有“极致专业深度+文化洞察锐度”。特别是“传统技艺数字化”方向,这类跨界人才将成为行业稀缺资源。
《姜子牙》《黑神话:悟空》《哪吒2》的成功不是偶然,它们背后凝聚着国美人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与创新精神的展现。独特的艺术语言,跨越时空的界限,国美人不仅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更以开放包容的心态,融合现代技术与国际视野,为之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可能,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文化的无限魅力,担负起新时代赋予的高层次跨界型艺术人才培养的使命。
采 写|周 慧
编 辑|贾毓秀
责 编|童戈辛
审 核|方 舟 宣学君
中国美术学院官方微信号
投稿邮箱:caanews@caa.edu.cn
“国美学术通讯”官方微信号
投稿邮箱:caarmt@caa.edu.cn
出品:
中国美术学院党委宣传部
PUBLICITY OFFICE OF THE CPC CAA COMMITTEE
CAA融媒体中心
CAA MEDIA CONVERGENCE 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