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位肢体二级残疾的民政工作者,始终以一副“双拐”支撑起了熠熠生辉的奋斗人生;他,是一位“不知疲倦”的守护者,扎根基层民政事业20余年。他就是六盘水市民政局一级主任科员赵才军。20多年来,他用自己的平凡之躯绽放出不平凡的光和热。


赵才军用自己的平凡之躯绽放出不平凡的光和热。

“双拐”破障,披荆斩棘踏征程

儿时的他,被小儿麻痹症这一恶魔无情地缠上。他在病痛的深渊中苦苦挣扎,精神上也遭受着无尽的摧残。父母心急如焚,四处奔波求医。经过漫长而又艰辛的治疗,他终于有了好转。但命运还是给他留下了残酷的印记——他不得不依靠双拐才能艰难地行走。

赵才军从未向命运低头。在生活的荆棘之路上,他如一位无畏的攀登者,一步一步地向上艰难迈进。他深知知识是改变命运的钥匙。于是,他勤奋自学,在书的海洋中汲取力量。求学之路,对于他来说,每一步都充满了未知的危险,摔倒更是家常便饭。有一次,他重重地摔倒在地,两颗门牙都被摔掉了,可他还是咬咬牙,默默地爬起来,继续朝着知识的殿堂前行。

时光飞逝,十余载的风风雨雨都没能阻挡他前进的脚步。他凭借着顽强的毅力,考上了梦寐以求的大学。2003年大学毕业时,银行主动向他发出邀请,可他却毅然决然地拒绝了。他说:“一路走来,我得到了太多人的帮助,我要尽自己所能去帮助更多的弱势群体。”就这样,他选择了民政部门,上班后还主动申请到最累最忙的办公室工作。此后,他更是不断挑战自我,考上公务员,完成在职研究生学业,自学图像处理、视频剪辑、汽车驾驶等技能,还培养了书法、写作、阅读等兴趣爱好。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只要信念坚定,就能战胜一切困难。

“钝笔”传情,勤耕不辍书冷暖

身为理科生的赵才军,写作并非他的强项。但他骨子里那股不服输的劲儿被彻底激发出来,哪里薄弱就从哪里开始提升。他一头扎进历史资料的海洋,如饥似渴地翻阅;虚心向前辈请教,认真聆听每一个建议;仔细阅读报刊,学习写作技巧。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不懈的努力,赵才军的文字写作和归纳整理水平有了质的飞跃,成为了“笔杆子”和业务骨干。他参与撰写了《六盘水民政事业发展规划》《改革开放40周年六盘水民政工作重大创新和亮点成效回顾》《六盘水扶贫志(1978—2021)》等重要稿件。他主笔撰写了大量充满温情和正能量的新闻报道,就像一颗颗温暖的火种,被人民网、《中国社会报》《贵州日报》等知名媒体广泛传播,照亮了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了民政工作的温情与力量。

“前哨”坚守,恪尽职守做保障

民政事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有力支撑。赵才军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全身心地投入到单位局域网建设、无纸化办公、网络外宣平台搭建、信息化系统建设等工作中。2004年,他成功完成单位内部第一个局域网搭建;2007年,“六盘水市民政局”门户网站在他的努力下顺利上线;2010年,无纸化办公系统平台得以推广;2014年,“凉都民政”微信公众号和微博正式搭建,并组建了20余人的民政宣传队。

“老兵”担当,对弈平凡显情怀

赵才军长期在局办公室工作,他发挥自己“坐得住”的优势,长期坚守岗位,成为了信息传递的桥梁和决策的参谋助手。他快速上传下达信息,为领导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建议。20余年来,他先后从事过文秘编辑、信息宣传、网络安全、信息化建设等重点工作,为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然而,因为忙于工作,他与妻子和女儿聚少离多,心中满是自责和愧疚。但他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为了更多人的幸福,他只能选择默默坚守。

赵才军,本是生活中的“弱者”,却以“以弱扶弱”的精神,埋头苦干、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崇高情怀,无怨无悔地扛起了身上的重任。(文/图 六盘水市民政局)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