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鲁甸牢牢抓住“产业”和“就业”两个关键,把开展“四项行动”作为拓宽协作领域、优化协作方式、提升协作成效的重要抓手,积极拓展消费帮扶渠道,不断培育壮大劳务品牌,着力打造优势产业集群,有效激发发展内生动力,推动东西部协作质量效能“双提升”。

聚焦本地优势资源,着力延链补链强链

依托鲁甸现有资源,持续投入东西部协作帮扶资金,先后建成樱桃、蓝莓、小蜜枣、冷凉蔬菜基地,进一步夯实“土特产”发展基础;围绕“培育一个特色产业,做强一个特色产业,健全一条产业链条”发展思路,相继完善了核桃精深加工车间、香葱食用菌制冰车间、清真预制菜冷库、鲁甸产业园冷库等设施设备,助推苹果、花椒、核桃、香葱、食用菌、小肉串等高原特色产业从粗加工低附加值向全产业链条发展,“公司+村集体经济”双赢合作模式拓宽了农户增收致富的幸福路。


聚焦区域协同发展,抓实产业集群打造

围绕昭通“产、城、人”三篇文章发展要求,紧扣鲁甸产业园区“一园三片区”规划布局,立足鲁甸资源禀赋,积极探索“东部企业+西部资源”“东部研发+西部制造”“东部总部+西部基地”“东部市场+西部产品”协作模式,通过东西部协作搭建园区共建平台,持续引进高原特色农业、新材料等企业入驻,工业园区化、园区产业化和产业集群化进程迈出坚实步伐。目前,普鲁两地已合资成立轻资产公司,并派遣专业的管理团队,以优化运营管理体系。同时,两地正在进一步细化并落实园区共建的务实机制,以推动沪滇产业合作向更高水平发展。

聚焦高原特色品牌,做实消费协作助农增收

积极探索“朱提好礼+上海专柜”消费协作模式,在上海虹桥“品汇展”搭建1年期专柜平台,持续不断帮助鲁甸农特产品进入东部市场;在援滇干部积极谋划下,鲁甸苹果参加上海首届“昭通苹果节”,“早、甜、香、脆、艳”等特点赢得沪上市民的广泛赞誉,频繁复购。通过线上助农平台、线下展销活动等方式,“噜咪啦”薯片、“嘎嘣脆”苹果、“储香阁”预制菜等品牌食品逐渐被上海市场接受。同时,依托上海先进技术与理念,鲁甸食用菌“绿色食品牌”产业、苹果“直采直供”基地采用现代化物流管理系统,实现从采摘、存储、分拣、加工到配送全数字化管理,减少中间环节和物流成本,在保证生鲜品质的同时,提高了农民的议价能力和收益空间,实现新鲜果蔬从田间到餐桌的短链条供应。

聚焦人力资源共享,强化劳务协作稳岗就业

抓牢劳动力转移就业,通过不断探索,逐步形成东西协同、部门协作、企业联动、社会参与、基层发力的转移就业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上海产业引领、总部聚集、用工需求优势,东西部劳务协作不断走深走实。强化劳动技能培训,坚持把技能人才培养作为劳务协作突破口,推动农村劳动力“技能更强、就业更稳、收入更高”,大力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定岗式”培训。共建就业帮扶车间,通过利益联结机制,鼓励支持对鲁甸经济、社会带动效果强,吸纳农村劳动力多的企业、合作社,帮助实现更多家门口就业。搭建云端劳务平台,通过云端系统连接上海总站和鲁甸分站,实现职业介绍、就业培训、政策咨询、视频面试、转移输出“一条龙”服务。落实政策保障,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613个,发放一次性生活补贴4076人;积极开展劳务协作技能培训、发布就业信息、组织专场招聘、劳动力信息核查、局长直播带岗、外出稳岗拓岗等工作。

“我们不仅代表一个人,更是代表背后的一座城。”这是时常挂在普陀援滇干部嘴边的一句话。通过援滇干部的牵线,普陀与鲁甸进行产业、市场、人才、配套等资源全方位对接共享。下一步,两地将进一步深化沪滇协作,加大劳务协作培训力度,提升农特产品商品化程度,抓实项目后续运营监管,助推鲁甸乡村振兴结出更多“金果果”。


口述人:昭通市鲁甸县委常委、副县长戈亮

整理人:沈竹士

原标题:援滇县长讲故事|鲁甸:“四项行动”推动东西部协作质量效能“双提升”

栏目主编:范兵 文字编辑:沈竹士

来源:作者:戈亮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