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文丨X.my
编辑丨X.my
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让无数婴儿和家庭陷入绝望。
当时很多家庭都递交了投诉信,但始终没有收到任何回应。
正当绝望持续蔓延的时候,一位记者的出现给他们带来了曙光。
他不惧怕资本的力量,留下遗言后,毅然选择曝光三鹿奶粉。
这一举动拯救了无数孩子和家庭,同时也让黑心商家受到应有的惩罚。
没曾想,事后他却离开了媒体行业。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他现在的事业和生活怎么样?
“三鹿奶粉”出现问题
当时三鹿奶粉在我国市场可谓是佼佼者,同行根本没有能够与之抗衡的资本。
由于进口奶粉的价格非常昂贵,普通家庭根本负担不起。
因此价格亲民的三鹿奶粉便成为很多家庭的第一选择。
而三鹿奶粉也凭借着创新的配方,连续三年稳居全国销量第一。
其董事长田文华更是被人们尊称为“乳业女王”。
可是他们却背叛了广大消费群众的信任。
2008年,在甘肃岷县的一家医院里,仅仅1天的时间就有14名婴儿确诊肾结石。
仅仅过去三天,全省病例已经达到59例。
尽管医生全力救治,可还是出现了死亡病例。
这迅速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并且开始对这些婴儿的家庭展开调查。
然而随着调查的不断深入,这些婴儿唯一的共同点就是,长期饮用三鹿奶粉。
一时间,人们纷纷称三鹿奶粉为“毒奶粉”,全国各大媒体也开始进行报道。
本以为这是对婴儿们生命健康的全力支持。
可没想到的是,报道中有关内容含糊不清,甚至连“三鹿”的名字都不敢出现。
无奈之下,家长们便开始向三鹿集团和有关部门递交投诉信。
可他们始终没有收到回应,投诉信也石沉大海。
正当所有人都以为拿三鹿集团没有办法的时候,一位记者勇敢地站了出来。
“乳业女王”迎来重击
此时记者简光洲正在四川,报道汶川地震的有关内容。
当他得知这个消息后,当即离开四川,前往甘肃。
他不断的走访,想要知道事情的真相,并且收集证据。
要知道,当时三鹿集团的影响力非常大。
简光洲的这个行为无疑是向资本发起挑战。
在调查的过程中,他也是困难重重。
而且很有可能受到了金钱诱惑和生命威胁。
但是简光洲却始终不为所动,毅然迎难而上。
随着调查的不断深入,简光洲也发现了一个惊天大阴谋。
当时行业竞争非常激烈,因此很多企业也都开始降低生产成本。
他们利用各种添加剂,从而达到蛋白质含量要求。
这虽然能够躲过市场检查,但是却对婴儿们的身体造成严重影响,
而且在三鹿奶粉中还发现了三聚氰胺。
这不仅是个有毒物质,对人体的伤害更是不言而喻。
最终他在《东方早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揭露了三鹿奶粉的恶行。
一时间,举国沸腾,有关部门也开始着手调查。
让人们没有想到的是,三鹿奶粉的抽查样本中,没有一份能够达标。
随着事态的不断扩大。中央也下令召回在市场上的全部奶粉。
同时也开始着手调查受到影响的婴儿数量。
当30万这个数字摆在面前的时候,人们根本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最终,田文华也因自己的行为得到惩罚。
本以为简光洲能够继续自己的正义行为,可没想到他却离开了媒体行业。
“超级英雄”决定转行
简光洲曝光真相的背后,他也承担了很大压力。
同时他每天的时间都在走访、调查、赶稿。
根本没有时间和经历来照顾自己的家庭。
种种因素综合下来,让简光洲有了转行的决定。
在之后的日子里,简光洲成立了一家传媒公司,开始打造自己的企业。
虽然他不再是一名记者,但是他仍然秉持着那份工作理念和工作态度。
简光洲也凭借着自己的人品和努力,让自己的公司一步步发展壮大。
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的业务也逐渐遍布全国各地。
在这个过程中,他并没有忽略自己的家庭。
无论工作多么忙,他还是会抽出时间来陪伴自己的家人。
虽然距离当年的事件已经过去很久,但人们仍然记得他的英勇举动。
结语
三鹿奶粉的事件也给其他企业敲响警钟。
不能为了挣钱,而失去做人最基本的道德。
简光洲的英勇也告诉我们,责任并不是空喊的口号。
应当在生活中将其付诸行动。
对此,您怎么看?
主要信源
新京报——简光洲 一如既往的坚持
新华社——三鹿奶粉事故已经逮捕6人 刑事拘留田文华等22人
中国经济网——三鹿奶粉的教训:整个民族应该汲取
新华网——“心底无私心自安”——访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简光洲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