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声明:本文根据资料改编创作,情节均为虚构故事,所有人物、地点和事件均为艺术加工,与现实无关。图片非真实画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1993年,金超群凭借《包青天》中刚正不阿的包拯形象一夜成名。
他的黑脸扮相,铿锵有力的台词,再加上犀利正直的眼神,让“包青天”这一角色深入人心。
拍摄结束后,每当提起“包青天”,观众想到的总是他饰演的那个黑脸断案如神的形象。
但这一切带来的不仅是名声。一次外景拍摄中,发生了一件让他至今难忘的事。
那天,剧组在一个小镇拍摄审案的场景。金超群穿着戏服,涂着黑脸妆,从拍摄场地走出,准备到一旁稍事休息。
就在这时,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太突然挤过人群,跌跌撞撞地冲到他面前。
她激动地跪下,双手合十,泪流满面地喊道:“青天大人!求求您为小民做主吧!”
金超群愣住了。他本能地弯腰去扶起老太,却被她死死抱住双腿,怎么也不肯起身。
她一边哭诉一边磕头:“我的儿子被人冤枉了!您是青天大人,只有您能救他啊!”
围观的群众越来越多,大家开始议论纷纷,有些人甚至也跟着喊:“包青天在这儿呢!快为老太解决问题啊!”
金超群哭笑不得,连忙解释:“大娘,我只是个演员,不是真的包青天,您误会了!”
可老太依旧固执:“不!您是包青天,您一定能审清这桩冤案!”
他无奈之下,只好郑重地答应:“好,您放心,我一定帮您找办法解决。”
老太这才慢慢站起身,嘴里喃喃地道着谢,满眼虔诚地看着他离去。
这一幕让围观的人们议论不休。有人感慨:“青天大人还真是天生的正义化身啊!”
也有人轻声道:“这老太怕是真把演员当神了。”
然而,对金超群来说,这既是一种认可,也让他隐隐感到一丝沉重的压力。
不久之后,《包青天》的热度持续高涨,剧组也因此接到了一场宣传任务,特意安排金超群去一座古老的包公庙祭拜。
庙宇所在的山镇香火鼎盛,庙中正堂供奉着一尊包公雕像,被视为镇庙之宝。金超群带着宣传的心态,穿上戏服,再次扮起了包青天的模样。
当他踏入庙宇的一瞬间,内心却生出一种说不清的压迫感。
空气中弥漫着檀香的味道,庙内的光线幽暗,四周香火缭绕。正堂的包公像端坐高台之上,威严凛然。
仪式开始时,金超群按照流程,手捧香火,朝雕像恭敬跪拜。可就在抬头的一刹那,他被台上的雕像惊得后退了一步。
那包公像的眉眼、鼻梁,甚至嘴角的弧度,都与自己在戏中的扮相如出一辙!他脑中轰然一震,喃喃自语:“这……这怎么可能?”
他压下心头的疑惑,偷偷问身旁的庙祝。
庙祝笑着答道:“这尊雕像是两年前修的,当时您演的《包青天》刚火遍大江南北,我们特意让师傅参考了您的剧照。大家都说,您就是活生生的包青天呢!”
金超群听后,表面上笑着点头,可心里却越发感到不安。
祭拜仪式结束后,他独自站在雕像前,仰望着那张冷峻而庄严的面容,感觉一股说不出的寒意沿着脊背爬了上来。
当他走出庙宇时,背后那座包公像似乎仍在注视着他。他甚至隐约听见耳边传来低沉的一句:“忠义当先……”
从那天起,金超群的生活开始变得不太平静。他的梦境里反复出现同样的场景——他穿着官服,站在大堂上审理案件,堂下的百姓一片哀求声。
而每当他即将判决时,身后总有一阵浓雾笼罩,他仿佛被两道黑影按倒在石台上,颈间一凉,随之惊醒。
每次梦醒,他的额头都渗满冷汗。他开始怀疑,自己是否过于沉浸在角色中,导致了心理上的异常反应。然而,这些怪梦并不是唯一的问题。
几次深夜,他独自坐在书房中修改剧本时,耳边会传来模糊不清的叹息声,仿佛有人在说话。可当他环顾四周时,房间里却空无一人。
更让他无法解释的是,有天清晨,他发现书桌上的香炉歪倒在一旁,而墙上挂着的包公画像居然从钉子上滑落,正正好好地摆在了地板中央。
种种怪事让他越发焦虑。他甚至开始害怕自己饰演的这个角色,是不是与某种冥冥中的力量产生了牵连。
他试图寻找朋友倾诉,但大家都以为这是他压力过大的结果,并未放在心上。
“难道我真成了包青天?”他一次次自问,却始终找不到答案。他想起了那位跪拜的老太,想起了庙中雕像的注视,更想起了那些梦中挥之不去的石台。
某天清晨,金超群终于按捺不住了。在好友的建议下,他决定前往一座道观,拜访一位声名远扬的风水大师,请求解开这些困扰许久的谜团。
道观之中,青松掩映,檀香袅袅。一位身穿灰袍的老者盘腿坐于堂中,目光平静而深邃。
他默默听完金超群的讲述,没有多言,只是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
“大师,我这些年是不是做错了什么?”金超群打破沉默,忍不住低声问道。
片刻后,大师睁开眼,语气平静却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威严:“施主,你与这个角色的因果,远比你想象得复杂……”
刘江一愣,正准备开口询问,然而大师接下来仿佛带着某种不可抗拒的力量,直接击中了金超群的内心。
他怔在原地,脸上的神情从疑惑逐渐转为震惊,最后如同醍醐灌顶般恍然大悟。
他深吸了一口气,低下头,手指微微颤抖。
“原来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