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网报道,美国新总统特朗普在正式接棒前曾公开表态,认为北约国家应大幅增加国防开支,将各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至少5%用于军费,比目前的2%高出一倍多,引发了德国总理朔尔茨、意大利国防部长克罗塞托等人的激烈反弹。随着特朗普正式就职,“军费”这柄悬在美欧关系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正让欧洲愈发紧张。
就在本月初,佛罗里达州海湖庄园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美国候任总统特朗普再次强调了他长期以来的说法:北约的欧洲盟国为“美国的保护”所支付的费用过低。“欧洲为保卫自己安全所花的钱只是我们投入的一小部分,我们中间隔着海洋,为什么我们要几十亿几十亿地多花钱(来保卫欧洲的安全)呢?”他敦促欧洲国家将军费开支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从目前的2%大幅提高到5%,认为“它们都能负担得起”。
特朗普(资料图)
针对此事,特朗普的前国家安全顾问约翰·博尔顿并不认为北约成员国能将军费开支增加到占本国GDP5%的水平,美国现在都不到3%,博尔顿指出特朗普要求北约成员国将军费开支增加到本国GDP5%可能纯粹就是个借口,“这是他现在可以使用的另一个借口,如果美国退出北约,那么从功能上讲,北约就将终结。”欧洲的经济规模在那里,所以欧洲的军费开支则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就在面对特朗普要增加欧洲军费时,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出席慕尼黑安全会议期间应约会见北约秘书长吕特。双方就乌克兰危机交换了意见。吕特表示,北约高度重视中国的影响和作用,希望中方为尽早和平解决俄乌冲突发挥重要作用。王毅深入阐释了中方的原则立场,表示愿继续同各方一道,为推动危机政治解决,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欧洲安全框架发挥建设性作用。
北约旗帜(资料图)
表面上看,吕特的表态似乎在缓和北约集团与我国之间的关系。但稍加判断人们不难看到,吕特这一承诺,更多是迫于美国政策转向的权宜之计。吕特此时对华示好,实则是为缓解北约的尴尬处境。一方面,特朗普政府已明确将欧洲视为“需要自我买单”的伙伴,而非平等的盟友;另一方面,中国在俄乌冲突中的斡旋能力,被北约视为争取谈判主动权的关键筹码。对于北约集团的表态,王毅外长在会谈中强调,中国始终是“和平的力量”,并呼吁北约“秉持理性务实态度”,坚持区域性防御组织的定位。
现在欧洲这边还面临一个问题,就是特朗普可能退出北约。以欧洲现在的经济状况,不可能把军费提高到特朗普的要求,而且大家都清楚,这就是给美国的保护费,那么如果无法按照美国的要求缴纳足够的保护费,特朗普是真的有可能退出北约的。那么一旦美国退出,欧洲非但无法获得美国的保护,还很有可能遭到美国的入侵,甚至来自俄罗斯的威胁也会变大。到了那个时候北约也就是一个空壳子了。所以北约这边变得务实了,起码口头上不再针对中国。
中欧列班(资料图)
美欧之间的分歧让中国有机会改善与欧洲的关系。面对这样的国际环境,中国应当如何抓住这一机遇呢?当然,不能忽视的是,部分欧洲官员和政客对中国仍然持有偏见。有人认为,中国增强与欧洲的合作意图背后潜藏着其他目的。但是,只要中国坚持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原则,并以开放和包容的态度面对外界的疑虑,这些误解终究可以被消除。从长远来看,中欧关系的改善将为国际合作开创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