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刘澜昌

近年来,特朗普的言论总能引起公众的关注,时而引人深思,时而令人质疑。这一次,他的言辞再次触动了世界的敏感神经——特朗普公开表示对乌克兰的稀土资源感兴趣,并希望与乌克兰达成一个“稀土换援助”的协议,预计总值高达5000亿美元。乍听之下,这无疑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商业计划,甚至为全球矿业市场注入了一丝神秘的吸引力。然而,当我们深入分析这个言论时,却不难发现,这不过是特朗普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玩弄权力与资源的又一次炒作,充满了疑点与荒谬。



美国彭博社的评论员哈维尔·布拉斯(Javier Blas)毫不客气地揭穿了特朗普的“稀土计划”。布拉斯直接表示,乌克兰并没有所谓的稀土矿藏,实际上,如果硬要找出一些矿产资源的话,乌克兰最多能提供的也不过是小型的钪矿而已,这和稀土资源的真正需求相去甚远。更为严肃的是,美国地质调查局以及其他权威矿业数据库根本没有列出乌克兰的稀土储量。乌克兰稀土储量丰富的消息,也始于乌克兰人自己。布拉斯无情地指出,特朗普这番言论简直是“愚蠢的”,是对稀土资源的严重误解,甚至可以说是“资源幻想”。

但让人不解的是,特朗普似乎并未受到事实的困扰,而是把自己的“稀土计划”如同战术性政治言辞般抛向了全球舞台。他甚至在与乌克兰官员的对话中大言不惭地提到,希望能拿到相当于5000亿美元的稀土资源来换取美国对乌克兰的援助。特朗普这番高调的声明,简直把地缘政治的博弈变成了一场商贸交易,显示出他对乌克兰地质资源的“深入了解”——然而,事实恰恰相反。

布拉斯进一步指出,这种矿产资源的误导性幻想并非首次上演。回顾2010年,美国五角大楼曾宣称阿富汗有着“锂的沙特”,声称该国拥有价值1万亿美元的未开发矿藏。当时,全球媒体和政治分析师对这一“重大发现”嗤之以鼻,认为这是美国为了军事干预和经济利益包装的一个巨大的虚构故事。如今,特朗普同样将乌克兰的矿产资源标榜为“价值5000亿美元的宝藏”,然而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这种宣言不过是政治操弄下的一场“肥皂泡”游戏。布拉斯毫不留情地指出,这种“资源富饶”的言论,和当年阿富汗的“锂梦”一模一样——不过是一个空洞的幻觉。



然而,特朗普的这一言论却激发了西方媒体的关注和全球舆论的热议。不少媒体和分析人士指出,特朗普的言论背后反映的不仅仅是对稀土资源的误解,更多的是他在复杂的国际博弈中展现出来的商业化思维。在他看来,乌克兰作为全球大国博弈的一个棋子,其地理位置、政治意义和潜在资源,正是他能用来交换美国利益的工具。尽管这一论调在矿业和地质学者眼中根本站不住脚,但在特朗普的世界里,这种“资源交换”无疑是一种能够为美国带来政治和经济双重利益的战略方案。

实际上,特朗普对“稀土”的兴趣并非空穴来风。稀土元素在现代工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高科技产品、军事装备以及绿色能源等领域。全球稀土供应链的主导地位早已被中国牢牢掌控,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稀土储备,并且通过精细的产业链控制,主导着全球稀土的开采和加工。这一局面,让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面临着巨大的战略压力。因此,特朗普将目光锁定在可能的稀土资源储备上,尤其是在乌克兰这个地缘政治“热土”上,显然是一种以资源作为交换条件的“高风险投资”。

但问题在于,乌克兰是否真的具备这种巨大的稀土储量,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乌克兰可能有其他种类的矿产资源,如钛、锂、铝等,这些金属也同样在高科技应用中占有一席之地,但它们和稀土元素在化学成分和用途上有着根本的区别。乌克兰通过北约等平台向特朗普“示好”的行为,也暴露出这个国家在全球大国博弈中的角色被过度放大——尤其是在特朗普的视野中,乌克兰早已不再是一个简单的东欧国家,而是一个可能提供“资源”以换取美国“援助”的战略“筹码”。



可以说,特朗普的“稀土换援助”计划,虽然看似是一种政治交易,但却是一种对地质学事实的忽视和对国际政治规则的藐视。实际上,这种资源贸易的说法不仅缺乏事实依据,还可能进一步加剧全球对于特朗普政府“资源掠夺”式外交政策的质疑。在当前全球面临气候变化、地缘政治冲突、能源危机等复杂问题时,特朗普却依然将“资源换取援助”作为其外交策略的一部分,这种过于单一、过于实用的政治逻辑,势必会在国际舞台上引发更多的反感与抵制。

特朗普所提的“乌克兰稀土”计划,充其量是一个没有事实依据的政治噱头。或许他并不关心乌克兰是否真有如此巨大的稀土储量,真正关心的可能是如何通过这种策略,进一步操控国际市场,影响地缘政治。在全球资源争夺战中,谁能掌握关键矿产的供应链,谁就能在未来的国际秩序中占据有利位置。特朗普或许清楚这一点,但他选择了用虚构的“资源梦想”来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岂不知,最终可能是将自己和乌克兰都拖入一场虚幻的灾难之中。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