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奶豆爸爸~
朋友小慧跟我诉苦,说自己最近真是身心俱疲。
说起原因,令人感慨。
原来,小慧近来工作发生了调动,比先前忙了许多。
如此一来,就很难准时接送幼儿园的孩子上下学。
无奈之下,就想着让婆婆出马,帮着带一带孩子,好解决眼下的燃眉之急。
可未成想,婆婆却以自己要跳舞为由,拒绝了小慧的提议,还用网上广为流传的“老人没有义务帮忙带孩子”来还击。
无计可施下,小慧便把注意力放在了老公身上,想着让老公去说服自己的亲妈。
这一次,倒是马到成功。
可问题是,自从婆婆带着带娃之后,每次跟小慧说话都是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
时间一久,小慧的心里也滋生了不少怨怼与委屈。
有时想着索性辞掉工作,安心在家带娃,但一想到横亘在脑袋顶上的房贷、车贷,就只能偃旗息鼓。
其实,像是小慧家里的这种情况,并不是个例。
尤其是当代年轻人,承载着非常大的压力,而带娃这个事情,就成了不少家庭要去面对的考验。
所以,当年轻人被逼到墙角时,“求老人帮忙”就成了最后的救命稻草。
可遗憾的是,有些老人,并不想抵押自己的晚年自由,沉浸在帮儿女带娃的生活里。
可儿女的再三请求,又不能不被迫接受。
于是,这场看似温情的代际互助,就在平静的表面下,渐渐撕开了一道道裂痕。
那么,那些“求着老人”帮忙带娃的家庭,后来都怎样了呢?
其实,一般难逃过2种局面,真是让人五味杂陈。
01.伸出援助之手背后的迷失与无助
根据中国家庭育儿方式报告显示:
65%的0—3岁的婴幼儿,由老人参与照料,中32%的老人明确表示,不愿意长期带娃。
可是,面对儿女的请求,再看到对方的各种开支和承载的压力,多数老人最终只能选择妥协。
也就是说,有不少老人在帮忙带娃这件事情上,是被动参与的。
比如之前有个名为《姥姥》的纪录片,就讲述了老人帮忙带娃的百般滋味。
在采访环节中,当被记者问及为什么帮忙带娃的时候,大多数老人都给出了“心疼闺女”这样的答案。
更有一位老人,面对镜头时,苦笑着说:
自己帮女儿、女婿带娃很久,但是女婿从没叫过自己一声妈。
所以说,无论是主动带娃,还是被迫接受儿女的请求,只要老人有着情感上的绑缚,那么很容易陷入到迷失与无助之中。
这种无助,可能来自于儿女传递出来的不理解和不耐心。
也可能是自己背井离乡后的孤独和慌乱。
当然,也有每天带娃的劳累与辛苦。
甚至说,有些老人还会在丧失了晚年自由之后,内心堆砌起深深的不甘与不满。
而这种状态,会直接的影响到老人晚年的健康和幸福。
02.家庭关系的兵荒马乱
带娃这件事情,只要年轻人需要老人的援助,那么大多家庭,都会陷入“剪不断、理还乱”的动荡时期。
这种动荡,不是单方面引发的结果,而是多种因素糅杂在一起的必然。
比如有的老人,本意不想带娃,可架不住儿女几次三番的请求和“道德绑架”,只能被迫妥协。
可问题是,就算帮忙带娃了,内心的不满也如苔藓一般滋生、蔓延,到最后内心的愤懑越多,就会展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就像是朋友小慧家的情况,本来是婆媳,最后处的像是仇人。
再比如,大多数的老人带娃,虽然被赋予了养育权,可是并没有“管教权”。
久而久之,在这种“责任与权力错位”之下,无论是孩子生病,还是成绩下滑,都有可能被归咎于老人照顾不周以及太溺爱孩子。
再加上生活习惯等方面的鸿沟,很容易在老人参与带娃之后,引发矛盾与冲突,导致家庭陷入到兵荒马乱之中。
03.困局之下,也许没有赢家
目前来说,老人带娃,几乎是现代养育的常态。
也是不少家庭不得不面对的生存困局。
一边是年轻人需要承载的巨大生活压力,一边则是老人以抵押自由与晚年幸福,所给儿女带来的托举。
说实话,谁也不是这场困局下的赢家。
但是,我们也不该在带娃这件事情上,走入思想的逼仄。
就像很多人说的那样:
老人与儿女,其实属于命运共同体,这种付出与牺牲,总有一天,会以其他的形式,回馈到自己身上。
当然,作为年轻人,也要在老人帮忙带娃的时候,多一些理解和感恩,少一些抱怨和苛责。
只有这样,一个家庭,才能游刃有余的度过这个时期。
最后也想问问大家,如果老人不愿意带娃,应不应该再三请求他们呢?欢迎大家留言讨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