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家庭80%的争吵,是因为缺钱。”
为了让家庭好起来,夫妻一起打工,创业,费尽周折,终于富起来了。
就算是白手起家,夫妻到了中年,房子车子是会有的。
当什么都不缺的时候,你会发现,夫妻之间缺“爱”,多少夫妻已经活成了室友,邻居。
最可悲的是,夫妻之中,有人萌发了“三种期盼”,人心向背。
01
盼对方“早走”,多半是移情别恋了。
明代作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中写了一个故事。
哲学家庄子外出,走到一片封地,看到一个年少的妇人,披麻戴孝,坐在坟墓旁边。
奇怪的是,妇人拿出扇子,使劲对着坟头的土扇风。
庄子问:“坟墓里是谁?为什么你要扇土?什么原因?”
妇人说:“坟墓里是我的丈夫,早亡了。我和他有一个约定,如果我改嫁,就等坟土干了,才可以。我想,这坟土什么时候会干透呢?还是扇风比较快吧。”
庄子一声叹息,然后拿过扇子,施展法术,一会儿功夫,坟土就干透了。
妇人感激不尽:“有劳官人用力。”还把头上的一个银钗,送给庄子,当成酬劳。
诗曰:“不是冤家不聚头,冤家相聚几时休?早知死后无情义,索把生前恩爱勾。”
对于恩爱的夫妻,一个人过世,是另一个人孤独和悲痛的开始;对于不恩爱的夫妻,一个人过世,是另一个人开始解脱了。
爱情,因为有一个人早走,就一笔勾销。剩下的那个人,就可以去另外寻找对象,再次踏入婚姻。
想一想,你的枕边人,总是盼你早走,内心有多恶毒,多让人不安。
能够让一个人产生恶毒想法的,多半是不因为家庭琐事,而是其移情别恋了。或者存在移情别恋的期待。陷入了好几种爱情之中,那么总要想办法,割舍掉其中的一种。
总有一些人,把丧偶当成一件喜事来办,甚至因此走向恶魔的世界。
02
盼自己“远走”,多半是对家庭厌倦了。
在“中国网”平台上,有这样一条信息。
韩女士与丈夫在三十年前登记结婚,并育有一女,感情不好不坏。
结婚后,两个人努力打拼,有一间平房。后来房子拆迁,丈夫把拆迁款都挥霍了。
无奈之下,韩女士带着孩子到娘家居住,并且和丈夫极少联系。
在回到娘家之后,韩女士两次起诉离婚,但考虑孩子还小,就撤回了。
孩子长大了,参加工作了,韩女士果断起诉离婚。
通州法院接纳了案件,并进行调解。丈夫却一直不露面。
我们都说,距离产生美,小别胜新婚。
但是夫妻距离太遥远,并且一别就是几十年,估计这美感就没有了。两个人再见面,就像陌生人一样。
很多人,坚持独自去外地打工,或者一直找借口不回家,这其中多半是有玄机的。
人对婚姻生活厌倦了,一开始是想一个人静一静。
比方说,一个男人开车下班,回到小区里。第一时间不是上楼,而是在车里吸一根烟,缓解情绪。
讨厌的时候多了,回家争吵的时候也多了,那一个人就会想长期安静,转身离开,去外地混,哪怕是流浪,就是他最好的安排。
比方说,作家托尔斯泰,和妻子感情不和,妻子的自私,让他很难受。因而他晚年,就总是离家出走,最后老死在阿斯塔波沃车站。
回到现实,多少夫妻,借着各自打工的幌子,过各自的日子。
对家庭婚姻的厌恶,其背后还可能藏着对第三者的爱慕。最可怕的是,有人家外有家。
一个人在家里索求不到爱情、温暖,要么就彻底放弃索求,要么对外索求。
03
盼儿女“飞走”,多半是不想对家庭负责了。
有一个热点:高考之后的“离婚潮”。
也就是说,等孩子高考完成之后,父母就着手离婚了。
有人这样认为:“平时闹离婚的人,劝一劝,也就好了。但是对于高考后来离婚的夫妻,是不要劝,他们已经深思熟虑了。并且,在此之前,他们互相忍受了很久,忍无可忍。”
从家庭长期发展来看,很多夫妻,碍于孩子的成长责任,尽量过像样的日子。
平时有三观不合,就算一方有第三者了,也不会离婚。
就算真的离婚了,也会协议,如何把两个人的孩子养大。大家都知道,孩子成长的路上,需要一个温暖的家。
孩子到了高考,就已经成年了。这意味着夫妻的抚养责任,告一段落。
也有一部分孩子,看到父母的婚姻,还主动帮助一方离婚。孩子大了,会切身感受到父亲或者母亲的难处。
夫妻认为,把孩子送到大学校园,去外地闯荡,就不会看到离婚的残酷一幕了。
每天都盼儿女飞走,一是盼儿女独立,二是盼自己自由。每天都似乎是在煎熬,尤其是争斗不休的家庭。
04
当然,遇到“盼望离婚”的人,应该区别对待。
没有恶习,也没有做伤天害理的事情,只是三观不合,那就互相包容,多一些沟通,还有好转的可能。
远走的人,如果过一段时间,彼此冷静了,改变了,还能凑一起过。保持一定的距离,就好。
十恶不赦的人,就早点离吧,别彼此消耗太厉害了。人一辈子,几十年而已。
美好的婚姻,不仅仅是遇见你,惊鸿一瞥,而是牵手你,风雨同舟。
爱是责任,是心在一起,在彼此滋养。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