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志清 中国文化报记者 朱萌
创新,是文旅行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根本所在。多年来,作为山西文化旅游产业的龙头企业,山西省文化旅游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山西文旅集团”)聚焦文旅主业,强化创新驱动,突出项目支撑,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行体验。新场景、深体验、富创意,成了不少游客对今日山西的新感受。
小朋友们在VR大空间里沉浸探索 中国文化报记者 朱萌 摄
数字赋能文旅创新表达
当前,数字技术与文旅的深度融合为文旅资源带来新的呈现方式,催生了越来越多的新产品、新场景、新体验。山西文旅集团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将厚重的历史文化转化为可感知、可互动的沉浸式体验。
“凌空而行”俯瞰三晋大地,观看北魏云冈石窟雕刻现场,与壁画上的“仙姬”共舞……在国内首座省级文旅融合数字展馆——山西文旅数字体验馆中,人们仿佛穿越到一个奇幻世界。
山西文旅集团通过主题化、场景化的设计创造超现实体验,跨时空全息呈现表里山河。数字体验馆从展览走向“展演”,以数字化手段突破地域和时间限制,让游客游一馆就能遍览三晋大地。
山西文旅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要把创新贯穿到产品全链条、管理全要素中,在各个板块、各项业务、各个环节中培育创新驱动新动能,重点攻关、通力协作,形成新质生产力。”
据了解,在打造山西·文旅云平台、落地VR大空间沉浸探索展“哇呜!三星堆”等项目的同时,清凉湾温泉康养小镇、五台山·金界里等新业态接连亮相,也为山西文旅集团发展文旅新质生产力提供了重要载体。
深体验变看景为“入景”
随着文旅行业的创新发展,各类沉浸式业态不断涌现。在忻州古城,《遇见秀容》沉浸式人文体验剧创新使用大量科技手段,为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演出之余,《遇见秀容》还开发了专属小剧场赋能项目,布局剧本杀、特色文创等多元业态。
在《又见平遥》剧场,随着镖师洗浴、灵魂回家等片段,剧场内繁复和奇特的空间分割让观众“找不着北”,化身演出的一部分。
据统计,自2013年2月公演至今,《又见平遥》已演出8200余场,接待观众近600万人次,演出收入累计突破10亿元。“来到古城必看《又见平遥》”已成为游客共识。
而剧场外,配套的又见平遥主题酒店与《又见平遥》景致结合,剧情故事、平遥民居、服饰、漆画等多种元素和题材的融入,让客房成为延续观演记忆的《又见平遥》第五区,重构文旅体验新维度。
据悉,山西文旅集团目前已打造了《又见平遥》《再回相府》《太行山上》《遇见秀荣》等6个旅游演艺精品力作。沉浸式体验与旅游、展览、表演等领域的衔接,有效扩大了消费,拓展了消费增长空间,满足了消费者的文旅需求。
创意打破文旅项目同质化
位于太原府城核心地段的钟楼步行街,承载了厚重的太原历史,文化属性强,沿街老字号、文创店应有尽有。
“‘晋礼’顾名思义就是山西礼物,汇集了大量极具山西代表性文旅元素的文创产品。”钟楼步行街上的“晋礼城市会客厅”文创店内商品琳琅满目,销售火爆。店长助理孔祥权说,初步统计“晋礼城市会客厅”文创店2024年销售额同比增长60%,节假日期间游客量日均超8000人。
无创意,不文旅。文创店一角,定位年轻、时髦的煤球咖啡全方位融入了山西味道、情怀和文化,满杯沙棘、酸枣特调等饮品通过味觉体验让游客了解山西。与之相距不远的观汾小酒馆和“跟着悟空游山西”沉浸式文创空间是2024年新落地的项目。观汾小酒馆将汾酒与青铜酒器、老陈醋、非遗等元素融合,用酒承载和表达游客对山西的想象。文创空间则通过日咖夜酒、文创销售、研学互动等形式,吸引人们赏玩。
在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山西文旅集团把文化创意作为未来的重要增长极进行布局和培育,希望游客以更多元的体验来了解山西文化及地方特色。
“店里的煤球文创、煤球咖啡很受欢迎。也许游客再想起山西的‘煤’,不仅是想起丰富的煤炭资源,也会想到这里是生机勃勃的让更多年轻人喜欢的活力之城。”孔祥权说。
来源: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