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位于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总面积约13.2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053万。希腊的主体民族为希腊族,达到了总人口的98%,此外还有2%的穆斯林和其他少数民族。其实在历史上希腊穆斯林的比例高于现在的比例,但在1923年,希腊和土耳其进行了一场人口交换,希腊用50万穆斯林换回150万东正教徒,因此希腊的穆斯林比例大大降低。那么希腊为何用50万穆斯林换回150万东正教徒呢?



第一,土耳其控制东正教徒分布区。东正教和天主教、新教并列为基督教三大流派。公元392年,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宣布取缔罗马帝国范围内的其他宗教,将基督教定为国教。根据罗马皇帝的命令,基督教会成为了罗马帝国的一个专门机构,受到皇帝管辖。但到了公元395年,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将帝国分给两个儿子,实行东西分治,罗马帝国分裂成了以意大利罗马城为中心的西罗马和以君士坦丁堡为首都的东罗马。



随着罗马帝国的分裂,基督教也分裂成了东西教会,形成了东罗马正教会。东罗马的首都君士坦丁堡位于传统的希腊腹地,在希腊文化的影响下,拜占庭帝国逐渐希腊化。当时拜占庭帝国境内的人口,主要分为东正教徒和穆斯林,东正教徒主要分布在巴尔干半岛南部和小亚细亚半岛西部,穆斯林主要分布在西亚和北非。但到了8世纪时期,拜占庭帝国丢掉了西亚和北非这些穆斯林生活区,只剩下巴尔干南部和小亚细亚半岛西部的东正教地区。11世纪时期,塞尔柱突厥人在中亚和西亚地区建立了强大的塞尔柱帝国。



塞尔柱帝国鼎盛时期,控制着伊朗、伊拉克、高加索、小亚细亚大部及叙利亚、巴勒斯坦等地。塞尔柱帝国的国教是伊斯兰教,就这样,伊斯兰教和东正教开始在小亚细亚半岛交锋。12世纪时期,塞尔柱帝国走向衰落,旁支罗姆苏丹国实现了独立。罗姆苏丹国位于小亚细亚半岛,因东方人称拜占廷统治下的小亚细亚为罗姆,故得名罗姆苏丹国。

罗姆苏丹国建立后,继续和拜占庭帝国在小亚细亚交战,穆斯林和东正教徒在小亚细亚西部不断交锋。13世纪时期,罗姆苏丹国下辖的一个突厥小部落崛起,建立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奥斯曼帝国建立后,统一了罗姆苏丹国分裂后的各个部族,继续和拜占庭帝国交战。14世纪时期,奥斯曼土耳其完全控制了小亚细亚半岛,拜占庭退回了欧洲,生活在小亚细亚的东正教徒完全被土耳其控制。



第二,穆斯林进入希腊。1451年,奥斯曼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率军在阿纳多利·希萨尔城构建要塞,形成了对君士坦丁堡的包围。1452年,穆罕默德二世亲率20万大军和300艘战舰将君士坦丁堡彻底围困。1453年,奥斯曼帝国和拜占庭帝国经过53天的激战,终于攻占了君士坦丁堡。1460年,奥斯曼帝国完全控制希腊,此后穆斯林大量移居希腊。1821年,希腊独立战争爆发,经过七年战争,到1828年希腊完全取得独立。但经过奥斯曼帝国三百多年的统治,希腊境内生活着大量穆斯林。

第三,换取人口。希腊独立后,决心恢复拜占庭帝国的历史疆域,也就是建立一个地跨爱琴海两岸,包括君士坦丁堡的国家。其实在罗马帝国之前,希腊的疆域已经扩张到了小亚细亚半岛,现在土耳其第三大城市伊兹密尔,旧称“士麦那”,原本就是一座希腊人聚居的城市。为了恢复历史疆域,希腊多次联合巴尔干国家反对奥斯曼帝国。



1918年一战结束后,奥斯曼帝国作为战败国,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色佛尔条约》,规定将伊兹密尔地区划为希腊势力范围。在协约国的支持下,希腊出兵土耳其占领了伊斯坦布尔和伊兹密尔。但希腊的做法激起了土耳其的反抗,在凯末尔的带领下,土耳其最终打败了希腊,迫使协约国签订了《洛桑条约》,划定了希腊和土耳其的边界。由于边界已经划定,希腊夺取东正教徒分布区的计划落空。



但当时土耳其境内还生活着大量东正教徒,希腊境内也生活着大量穆斯林。希腊决定用穆斯林换回东正教徒。经过协商,希腊用50万穆斯林换回了150万东正教徒。值得一提的是,希腊人和土耳其人在小亚细亚地区长期融合,土耳其人拥有大量希腊基因。因此希腊换取人口的标准是宗教信仰而不是按照民族,也就是说,只要是土耳其境内的东正教徒,无论什么民族,就可以前往希腊,因此有很多信仰东正教的土耳其人,也来到了希腊,这也导致希腊换回的东正教徒人数更多。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