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涂彦平
编辑 / 黄大路
设计 / 柴文静
“这是2026年世界杯的四分之一决赛。欧洲队在半场结束时以3:0落后,被对手中国队打得目瞪口呆,因为中国队更大、更快、更强、技术更好。更衣室内鸦雀无声。教练组成员挤在角落里,被上半场一边倒的比赛所震撼。”
今年2月,美国咨询公司Dunne Insights为欧洲能源安全倡议(EIES)制作了一份报告《欧洲汽车和电池行业:革命性变革或灭亡》(以下简称《报告》)。这是报告的开头。
《报告》接着写道:“为了东山再起,欧洲队的教练明白,他必须做出一些巨大的改变。他必须冒险。他必须以不同的方式做事。否则,本赛季就会结束。也可能是欧洲队一个时代的终结。”
这里讨论的显然不是球赛,而是电动汽车和电池。
欧洲也在努力参与电池行业竞争,但似乎一直不得其法。被称为“欧洲全村的希望”的瑞典电池初创公司Northvolt在2024年11月申请破产保护。这让欧洲人颜面扫地,也狠狠地打击了欧洲人的电池雄心。
美国人出具的这份报告向欧洲人发出灵魂拷问:“我们不禁要问,如果Northvolt做不到,那么谁能做到呢?”
虽然《报告》主题是欧洲汽车和电池行业,但很大的篇幅是在写中国。“中国的电动汽车和电池实力是如此之强,以至于我们可以认为电动汽车、电池和供应链本质上是一个中国产业。”
这份报告建议欧洲公司应优先考虑与日本和韩国的电池制造商合作,以获得专门技能和技术转让,并利用其可靠性和与欧洲利益的战略一致性来实现规模化。“与中国企业的合作可能不可避免,但应严格管理。”
01
欧洲动力电池生产格局
目前,欧洲动力电池生产格局由几家主要企业主导:ACC、远景动力(AESC)、宁德时代、LG Energy Solution、Northvolt、SK Innovation和特斯拉等。
ACC是由Stellantis(45%)、道达尔能源旗下电池子公司Saft(25%)和梅赛德斯-奔驰(30%)合资组建的法国电池企业。它在法国杜夫林(Douvrin)的比利-贝尔克劳(Billy-Berclau)有一座工厂在运营。
中国远景公司持有80%股份的远景动力在欧洲已经运营多年,基地包括英国桑德兰工厂和法国杜埃工厂,西班牙纳瓦尔莫拉德拉马塔(Navalmoral de la Mata)工厂计划2026年投产。
宁德时代在为欧洲汽车制造商供货的同时,也在扩大区域业务。其德国图林根埃尔福特(Erfurt)工厂是欧洲首家获大众电芯认证的电池基地,其匈牙利德布勒森(Debrecen)工厂计划今年投产。其在欧第三家电池工厂已经选址西班牙,是与Stellantis集团的合资公司,计划2026年底开始生产。
韩国电池企业LG Energy Solution为众多欧洲汽车制造商提供电池,在波兰弗罗茨瓦夫(Wroclaw)有工厂。
同样来自韩国的SK Innovation公司也已经与欧洲主要汽车制造商签订了电池供应合同,在匈牙利科马罗姆(komárom)有工厂。
三星SDI为宝马、Stellantis提供电池,在匈牙利戈德(Göd)有工厂。
Northvolt申请破产保护之后,正在剥离一些业务,将其重工业电池组业务Northvolt Systems Industrial出售给斯堪尼亚,并将与沃尔沃合资的NOVO Energy公司自己50%的股份几乎无偿出售给沃尔沃。此后,Northvolt将专注于位于瑞典北部Skelleftea的电池工厂。
亿纬锂能也已承诺在匈牙利投资,项目位于德布勒森市西北工业区,预计 2027年竣工投产,规划产能为30GWh/年的圆柱电池。
汽车制造商也在越来越多地介入电池供应链,自建电池厂。
特斯拉在位于德国勃兰登堡州的格吕海德(Grünheide)工厂为自己的汽车生产电池,预计未来将扩大对其他公司的供应。
大众汽车成立了一家专注于电池生产的公司PowerCo。PowerCo正在欧洲各地建设多个电池千兆工厂,位于德国萨尔茨吉特(Salzgitter)的旗舰工厂预计将于2025年投产。
Stellantis已经与宁德时代联手,确保为其欧洲电动汽车生产供应磷酸铁锂电池。2024年12月,双方宣布投资41亿欧元,各持股50%在西班牙萨拉戈萨(Zaragoza)合资建设一家电池工厂。
沃尔沃与Northvolt成立了一家名为Novo的合资企业,计划在沃尔沃工厂附近的瑞典哥德堡建造一座千兆工厂。该工厂将于2026年专门为沃尔沃生产电池。Northvolt破产后,沃尔沃将完全控制这家工厂。
比亚迪也计划在匈牙利北部城镇Fót建设一家电池组装厂。
根据《报告》的预测,长远来看,欧洲的电池总生产能力可达每年1500 GWh。 不过,也需要看到,有不少千兆工厂项目已经被取消或者推迟。比如,蜂巢能源计划的德国工厂以及ACC计划的意大利特尔莫利工厂,均已暂停投建。
《报告》谈及了中国电池企业在欧洲的前景。“虽然中国在欧盟建立了重要的市场地位,但考虑到半数计划中的电池项目因成本、市场不确定性和地缘政治挑战而推迟或取消,中国在欧洲的电池足迹的未来增长率并不确定。”
02
合资、关税、投资
分析完全球电动汽车和电池行业局势之后,《报告》得出结论:“建立一个完全独立、自负盈亏的欧洲电池企业是最理想的。但这是不现实的,至少在2030 年之前是不现实的。中国在矿山、加工材料和稀土等关键环节上拥有太大的规模、太强的控制力和影响力。”
美国人毫不留情地向欧洲人指出一个事实:“在电池和电池供应链方面,欧洲比中国落后7到10年。”
接着,美国人给欧洲人发展电池产业开出了如下药方。
方案之一是关税或者配额。利用现有的和新的竞争及贸易和投资保护手段,如反补贴立法,对从中国进口的电池征收关税或实行配额,以保护欧洲制造商。
方案之二是为国内生产提供激励和补贴。欧洲各国政府可通过税收减免、研究补助、产出补贴、政府支持贷款和直接投资等方式,激励国内电池制造能力的发展。这些补贴可以支持千兆工厂的建设,为研发工作提供资金,并为消费者采用电动汽车提供激励措施。
方案之三是与欧盟以外的战略联盟国家建立更牢固的伙伴关系,在电池创新、生产和供应链安全(包括获取关键矿产)方面开展合作。“这种伙伴关系将帮助这两个地区减少对中国供应商的依赖。”
方案之四是与中国电池制造商组建合资企业。这将有助于欧洲受益于中国的专业技术和投资,同时保持欧洲对生产过程的控制。
分析完以上四种方案的优缺点之后,《报告》指出,成功的最佳做法其实是“胡萝卜加大棒”:“鉴于挑战的复杂性,欧洲很可能需要一种混合方法,将这些方案的要素结合起来。这一战略应分阶段逐步实施,平衡短期保护主义措施与对创新和生产能力的长期投资。”
鉴于中国在电池及电池供应链领域的领先地位,如果没有中国的参与,欧洲不可能建立起一个电池产业。但欧洲也有王牌,那就是它拥有中国制造商希望进入的庞大的消费市场。
《报告》指出,欧洲在中国进入欧洲市场方面应该采取更加强硬的立场,“要求中国企业进行重大技术转让,并确保中国企业做到这一点,以此作为市场准入的交换条件”。
《报告》给欧洲人指出了两条应对中国制造商的策略。
其一是通过合资企业获取技术。“欧洲应要求在欧盟运营的中国企业与欧洲公司成立合资企业,且欧洲方面需持有至少51%的股权。”以此确保欧洲能从本地生产所带来的就业机会和技术诀窍中获益。
其二是关税。“如果欧洲继续从中国进口电池,就无法发展起繁荣的本土电池产业。为保护本土制造商,欧洲应对从中国进口的电池征收50%的关税。”
当然,欧洲不能仅靠关税和保护主义来竞争,最重要的还是要大规模投资电池产业链。《报告》也给出一个投资方案:欧洲应通过税收减免、贷款、补贴和生产退税等方式投入约1000亿欧元。
这笔钱该怎么花,也详细列出了清单:
1. 200亿欧元用于与韩国和日本合作伙伴在欧洲新建先进的电池千兆工厂。
2. 200亿欧元用于正极、负极、隔膜和电解槽公司。
3. 100亿欧元用于软件/电池管理初创企业。
4. 100亿欧元投向材料回收公司。
5. 200亿欧元用于下一代电池化学材料的研发。
6. 100亿欧元投资于自动驾驶和网络安全领域的软件公司。
这笔投资将在10年期间(2025-2035年)完成,《报告》还叮嘱:“这些投资必须与严格的监管和标准执行相结合,以防止从中国进口不合规的车辆和电池。”
《报告》还提到了特斯拉。“西方国家的领导人,尤其是拜登政府,犯了一个令人难以理解的错误,那就是低估并忽视了特斯拉。拯救欧洲传统汽车制造商的一个有效办法,就是让它们以极快的速度向特斯拉学习。”
特斯拉已经在欧洲开展业务。《报告》指出:“特斯拉位于柏林的工厂运营能越快实现成本效益并取得成功,特斯拉就能越快地将更多的生产业务从中国转移到欧洲。这也意味着欧洲对电池的需求会增多。”
美国人的言外之意很明显:欧洲应该跟中国争夺特斯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