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岸美术馆与法国蓬皮杜中心五年展陈合作项目近日再度突破艺术边界,推出大型公共编织项目——“编织,一起吗?”这场以“人人都是艺术家”为核心理念的互动艺术实验,邀请公众从旁观者变为创作者,在美术馆中庭以接力形式共同编织一件巨型织物,用指尖串联起跨越文化与个体的独特叙事。
步入美术馆中庭,近十台色彩明快的可移动织机错落排布,形似巨型乐高积木的编织基站成为空间的视觉焦点。有参与者说道:“我刚刚从办公室过来,迫不及待地来参与这个活动。它看起来让人很自然、很放松,是一种非常原始的艺术创作方式。”“编织导航”的互动墙前,挤满了跃跃欲试的市民。有亲子家庭一起尝试,勾选自己喜欢的编织花样;有外国游客用翻译软件扫描二维码了解项目理念……
据了解,此次编织项目早在第一期“线线相连”时,便集结了社区志愿者、编织达人等近200位公众,以“线”为媒介,编织创作出的手工艺作品,为西岸美术馆建筑外立面及馆外公共设施披上“御寒外衣”。不同于传统艺术展的“单向输出”,项目第二期“编织,一起吗?”通过法国建筑师兼艺术家艾米丽·克内(Émilie Queney)设计的可移动织机与编织基站,让每位参与者自由选择地点与方式,将个人的“线”融入集体创作。公众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在美术馆中庭的任意地点进行编织,共同创造出充满活力的织物。
从户外走进室内,从法国北部到巴黎蓬皮杜中心,再到上海西岸美术馆,这一项目以编织为纽带,打破地域与身份的隔阂——每一根线既是物质的交织,也是情感的共鸣,最终赋予美术馆空间流动的生命力。项目期间,西岸美术馆中庭将化身为开放的“编织工坊”,随着参与者的加入,织物将不断延展,成为城市公共记忆的载体。
作为中法文化交流的重要项目,“编织,一起吗?”延续了西岸美术馆与蓬皮杜中心推动艺术民主化的使命。“自2019年合作启动以来,我们双方通过展览、演出与公共教育项目,持续探索艺术与公众的零距离互动。”西岸美术馆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编织计划不仅是一场艺术实验,更是一场关于联结与归属的社会实践——让美术馆从‘容器’变为‘现场’,让艺术真正融入城市的呼吸。”
据悉,此次活动自2月18日起,将免费向公众开放至4月27日。该项目的成果展示也将亮相于美术馆外立面,延续项目第一阶段的生命力,并与中庭项目形成动态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