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至19日,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召开两会,今年首次开启“两会通道”,15名来自不同领域的代表、委员及全区相关职能部门单位局长先后走上通道,表达民意诉求,回答社会关切。
7类18项作为城西区2025年重点民生实事项目:2024年9月上旬启动项目征集工作,最终确定公共便民服务、城区安居保障、文化教育服务、卫生健康服务、生态环境保护等7类18项作为2025年重点民生实事项目。所拟定的民生实事项目政策有支持、资金有投向、预算有安排,筛选的项目均能在2025年实施见效。
利用优势资源,推进产业融合发展:未来将利用火西村区位优势,谋划实施生态文旅产业融合综合体项目,主要依托中药种植基地实施生态中药材种植加工研学、亲子游乐区等项目吸引市民前来观光旅游,以农文旅融合发展带动扩增村集体收入来源。还计划以打造建成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点为着力点,在晨光村现有98亩闲置土地上,建设绿色有机农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配送基地建设项目,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和村民家门口家业。
全力完成招商引资目标:2025年将围绕现代商贸、城市更新、文旅康养、数字经济、银发经济、乡村振兴等产业谋划2025年外出招商项目45项。实施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因地制宜推进全方位招商,全力完成省外到位资金14.5亿元目标。以“政、银、企”消费联动模式,投入1000万元区级促消费资金,持续开展汽车、家居家电、商贸等各类促消费活动,扩大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数字等领域消费,叠加国家省市“以旧换新”各类补贴政策,巩固传统消费,扩大大宗消费。
扩建学校、新增学位、体教融合:今年9月,城西区将建成投用行知小学改扩建项目,新增学位1080个,有效增加教育资源供给。2025年计划招聘在编教师45名,持续解决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利用4所区级学校篮球训练基地、2个学生游泳训练馆等场馆承办各级各类体育赛事,创新推进体教融合发展。今年3月,刘家寨小区幼儿园重建项目有望投入使用,新增学前教育学位80个。积极推进绿城锦玉园小区配建幼儿园项目,计划2026年投入使用。
探索“养老+金融”西区示范样本:目前,城西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5.9万人,占总人口的12.4%,老龄化趋势明显。对此,城西区民政局将按照“政府主导、企业运营”的政企合作模式,打造2处集适老化产品数字体验中心,设置生活辅具类、助行类、康复类等200余件展品,实现适老化产品服务与养老服务嵌入式发展和可持续运营。同时,充分发挥城西区“甘霖工程3.0”平台优势,探索“养老+金融”西区示范样本,在全市率先开展甘霖惠老卡发行推广工作。
打造公共实训基地,实训培养人才:前期,城西区人社局创新打造城西区人力资源市场暨零工市场,为辖区3000余家企业提供了政策解读和岗位推介服务。聚焦高校毕业生、农村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开展就业跟踪服务3万余人次,带动就业达8000余人。下一步,城西区人社部门将围绕招商引资项目,投资1150万元专项资金,在万方城建设1700平米的公共实训基地,通过政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多元育人模式,为数字经济、能源电力、低空经济、康养护理等行业企业制定8个培训工种,提供年均5000人次的技能实训服务,加大对170余家在孵出孵企业服务,释放创业带动就业倍增效应,开发就业岗位2000余个。
创新文旅业态融合发展,挖掘释放消费潜力:建成运行青海首个文旅产业服务中心,落成西北首家携程产业联盟青海分中心。聚焦发展“演出+旅游”“赛事+旅游”等消费新业态举办文旅活动,拉动旅游消费166.43亿元。依托“甘霖文旅卡”,围绕“购、食、住、行、文、体、康”7个领域开展促消费活动,带动消费约1076万元。今后,城西区文体旅游局将在创新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上下功夫,实施好City Walk“微游夜西宁”、文化市集、鲁青体育公园等项目,创新文旅业态融合发展,挖掘释放消费潜力。(人民网 陈明菊整理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