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为骑手缴社保,还需制度改革与创新
广受关注的新就业群体社会保障问题,迎来了新进展。
继京东宣布“自2025年3月1日起将逐步为京东外卖全职骑手缴纳五险一金,为兼职骑手提供意外险和健康医疗险”后,美团也表示“目前正在搭建骑手社保相关的信息系统,预计2025年二季度开始实施,逐步为全职及稳定兼职骑手缴纳社保”。
消息一出,引发一片叫好。近年来,随着平台经济的兴起,以快递小哥、外卖骑手为代表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日益壮大,总量已达8400万人。“困在系统里、绑在算法上、捆在抽成里、游离在社保外”,一度是他们的真实写照。尤其令人揪心的是,这些劳动者风里来雨里去,相应的权益保障“安全带”却未能系牢,一旦发生事故,生活很有可能就此陷入困境。从这个角度来说,京东、美团双双跨出的这一步,无疑展现了平台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为加强新就业群体权益保障树立起行业标杆。
有人质疑,享受五险一金是劳动者的基本权利,用人单位本就应该为员工缴纳社保,到现在才缴,怎么还成“良心企业”了?的确,根据劳动法,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后,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但大部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与企业为劳务关系,企业不缴纳社保并未违反法律规定。
“劳动关系”和“劳务关系”这一字之差,折射出数字时代灵活化、复杂化、多样化的用工形式。以外卖行业的三类用工形态为例,既有与单个平台签约的专送骑手,也有在多个平台接单的众包骑手,还有处于两者之间的乐跑或优选骑手。他们流动性强,工作时间、场所、内容不固定,很难满足传统劳动关系认定要求,建立在传统劳动关系之上的劳动权益保障也就变得很困难。
多年来,围绕加强这一群体的权益保障,从国家到地方一直在进行探索,也形成了不少做法,如灵活就业人员社保、正在试点推广的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等,均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必须承认,在现实中,新就业群体权益保障仍存在短板和弱项。
某次采访时,一位外卖骑手就直言,很多骑手缴纳社保的意愿并不高,“要么欠了债急着还钱,要么把这份工作当作临时过渡,大家生活都有困难,谁愿意拿几百上千出来交社保?”长期研究社会保障问题的学者也告诉笔者,需求和有效需求是不一样的,“你问他们想不想有社保,他们说想。告诉他们自己要交多少,想的比例就下降了”。
然而,社会保障始终是人民生活的安全网、社会运行的稳定器。它并非“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你冷”,而是真真切切关乎每个个体对未来的预期与信心。因此,政府为灵活就业人员提供社保补贴,平台企业承担起一部分社保费用,从而调动个人的参保意愿,当然是值得鼓励的尝试。
在具体实践层面,还有不少难题摆在企业面前。比如,外卖骑手大多走众包模式,怎样界定“全职”标准、管理兼职骑手,如何确保正常缴纳和接续等。公众期待企业早日细化实施规则,拿出具体方案,将口号落到实处。
据统计,京东旗下的达达平台有130万名活跃骑手,美团更有700万名注册骑手。说句泼冷水的话,其中有多少人能享受社保待遇,有多少人仍将游离在外,答案恐怕不那么乐观。对于大量非“全职”或“稳定兼职”的群体,又该如何兜牢他们的基本民生保障底线?这绝不是光靠企业就能解决的问题。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社保制度。应当认识到,针对传统就业方式设计的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和社会保障制度,已经滞后于就业形态新发展。要有效解决新问题、新矛盾,关键的关键,还是在于改革二字。唯有通过制度创新,同时改革不合理的制度设计,才能最大程度提升劳动者的获得感,让更多“小哥”“骑手”心无旁骛追逐梦想。(周程祎)
来源:解放日报